2025年4月9日 總第837期
值日編輯:江文軒 劉派
審核:吳孟克 關云逸 石雅風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圖源:India Briefing
NEWS
圖源:印度總理辦公室網站
印《經濟時報》4月8日報道,印人黨籍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法德納維斯(Devendra Fadnavis)4月7日回應外界對“莫迪繼任者”的猜測,稱莫迪將在2029年后繼續擔任印總理一職。此前,馬邦在野黨濕婆軍(烏達夫派)領導人桑賈伊·勞特(Sanjay Raut)宣稱莫迪曾前往印人黨意識形態母體組織“國民志愿服務團”(RSS)總部傳達“2025年9月退休”的意向,并暗示黨內部分領導因75歲年齡限制而提前退休。對此,法德納維斯表示,“在我們的文化中,當父親健在時,談論繼承權不合時宜。討論繼承權是莫臥兒的文化”。
NEWS
印茶巴提亞(Charbatia)基地方位。圖源網絡
《印刷報》4月8日報道,美喬治城大學4月7日公布最新解密文件顯示,20世紀60年代美中央情報局(CIA)曾以印作為基地,偵察中國羅布泊核試驗場。文件顯示,美印情報合作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后愈發密切,重點監控中國核技術發展。該文件系1964年6月6日白宮高級秘密行動小組會議備忘錄,明確記錄CIA曾從印奧里薩邦茶巴提亞(Charbatia)基地起飛U-2偵察機,偵測中國核試驗活動。1964 年 10 月 7 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前九天),CIA發表分析報告,預測中國“已做好測試首枚核武器準備”,并稱其每年將制造30-50枚核武器,1968年研發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同期,美在巴部署情報設施用以監控蘇聯。1963年,為持續推行在巴白沙瓦地區情報設施進程,美方承諾對巴提供軍事援助(MAP)并保證對印援助不針對巴方,以平息巴政府對印美合作抗議。
NEWS
2月兩艘印度軍艦訪問西哈努克港,圖源:《柬中時報》
《南華早報》4月8日報道,印近期對柬埔寨密切加強國防合作,旨在增強其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2月,印海軍兩艘近海巡邏艦訪問柬西哈努克港。3月31日,柬國防部長迪西哈(Tea Seiha)與印駐柬大使萬拉瓦納(Vanlalvawna Bawitlung)在金邊進行會談,承諾持續加強雙邊安全合作。此外,印還計劃在柬設立防務辦公室,延續印柬聯合軍演、培訓等合作。目前,印已成為越南、菲律賓重要國防供應國,并與馬來西亞、新加坡開展多邊聯合軍演。因此,對柬防務合作為“向東行動”戰略延伸。分析人士認為,印方有意擴大東南亞影響力,以形成對華牽制,而柬方則尋求實現防務、經濟關系多元化,是為二者推進國防合作動力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援助的柬埔寨云壤海軍基地升級改造部分項目4月5日完工,升級項目包括可容納航空母艦等大型戰艦的碼頭。印度對中國在柬埔寨的所謂“軍民兩用基礎設施投資”感到疑慮。
NEWS
圖源:《加德滿都郵報》
《加德滿都郵報》4月7日報道,尼泊爾教師協會(NTA)宣布自4月7日起舉行全國教師總罷工,關閉所有學校、暫停教學與管理工作,旨在向政府施壓,以求盡快頒布新版《學校教育法》。此次罷工時間敏感,正值尼“中等教育考試”閱卷階段及新學年招生準備階段。因此,尼教育與科技部部長比迪雅?巴特拉伊(Bidya Bhattarai)多次呼吁對話,承諾將在下一個預算會期提交法案,并表示立法進程涉及重大結構性改革,需充分討論。但教師方立場強硬,拒絕對話,表態僅接受立法通過,不接受延期或協商。2023年9月,新教育法案首次提交議會后,尼教師群體曾于尼首都加德滿都舉行大規模示威,要求政府修改條例。其中包括,將教師劃歸聯邦政府管理、提高教師入職年齡上限至40歲、薪資按月發放、待遇比照公務員、建設教師專屬醫院等。據媒體報道,盡管多個尼泊爾黨派的政客曾承諾推動改革,但立法者對該法案存在諸多分歧,導致其長期難以落地。目前,法案在尼議會教育委員會下屬小組審議中,已將原有的1758項修正案縮減至1154項。
NEWS
圖源:《電訊報》
《電訊報》2月22日發表題為《MIGA還是MAGA:莫迪急于討好特朗普恐適得其反》的文章認為,莫迪政府對美示好貼靠,企圖融入“全球北方”陣營的戰略并不明智,對印來說弊大于利;相反,印應進一步加強對華、對俄合作,扎根“全球南方”,以實現“讓印度再次偉大”(MIGA)的長期目標。本文作者普拉文·索爾尼(Pravin Sawhney),系印軍事雜志《FORCE》總編,著有《最后一戰:AI如何塑造東印對決》。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蘇杰生、莫迪先后訪美,展現出印度希望向美靠攏的迫切心態。然而,莫迪政府對美貼靠很可能一無所獲,甚至削弱其在金磚國家(BRICS)等“全球南方”組織中的地位。當下,就全球未來秩序已經形成了兩大主要愿景。一是美國領導的聯盟體系,追求依賴于軍事力量的零和安全優勢。二是中俄推動的所有國家共享的不可分割的安全與發展的方案,代表占世界絕大多數人口的“全球南方”訴求。然而,莫迪的印度近來尋求進一步向美國主導的“全球北方”靠攏,但卻對“全球南方”投入的不足。從長期的視角看,莫迪政府的這一抉擇并不明智。
全球北方方面,美國戰略目標主要有三:一是整合印太區域,鞏固自身域內主導地位;二是遏制中國崛起,通過“科技戰”防止中國在美之前贏得“第四次工業革命”;三是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全球南方方面,中俄希望進一步強化以金磚國家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通過推動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繁榮,并對與印合作持開放態度。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地緣處境,印均位于上述兩大陣營的“中間地帶”,這為印創造了寶貴的戰略機遇。若莫迪政府執意加入“全球北方”陣營,其不但難以獲得預想的“優待”,反而有喪失戰略紅利,淪為美遏制中國“馬前卒”的風險。
蘇杰生曾在近期發布的新書中表示,“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首要強國,并將會繼續如此”——這正是莫迪政府外交政策的總出發點。然而,他們沒有看到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不再自視為首要強國,而是開始尋求通過與中俄直接競合“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也在一系列問題上羞辱了積極向美貼靠的印度,包括批評印度關稅政策、要求印“糾正”貿易逆差、遣返印度非法移民等。
具體來看,第一,無論是歐洲的對俄前線,還是印太地區的對華前線,美愈發難以借助軍事等強力手段強行實現自身地緣目標。在此背景下,缺乏技術實力、安全架構、對華威懾、作戰能力的印度并不會得到比面臨類似困境的歐洲國家更好的下場,強行加入美“遏華”陣線只會加速印淪為美“地區附庸”的進程。第二,兩大陣營的對立意味著印加入“全球北方”陣營將面臨諸多隱性成本。例如,印度因此難以自俄、伊進口廉價能源,中斷與俄傳統軍事合作,被排斥在“金磚支付體系”以外,放棄全球南方影響力等。盡管美在貿易、國防、能源、新興技術領域向印提供“優待”,但這些“優待”難以轉化為支撐印發展崛起的長期收益。第三,莫迪政府“自降身段”的姿態也損害了其在美面前維護印國家利益的能力。近期莫迪政府在關稅和非法移民問題上的“沉默”作出了直觀的示范。更具毀滅性的是,一旦中俄對印加入“全球南方”喪失信心,那么其將進一步加強對南亞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工作,在印周邊塑造與印完全隔絕的“全球北方”陣線,從而進一步增大印戰略與安全壓力。
綜上,印貼靠美國整體來看弊大于利——特別是歐洲在特朗普政府上臺后被美國拋棄的事實已經成為前車之鑒。莫迪政府若不希望“讓印度再次偉大”(MIGA)淪為“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附庸甚至犧牲品,其必須放棄當前試圖進一步將印美綁定的戰略企圖,轉向推動對華、對俄合作,基于“全球南方”探索于印有利的新角色與新戰略。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巴政府發出警告,或再次對阿富汗實施跨境反恐行動
本期編輯:鄧慧玲
本期審核:范家菀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