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九年,唐軍攻入高句麗重鎮蓋牟。城破之后,士兵在北城外發現一道白灰色土墻,扒開后露出大批無頭白骨。經過俘虜供認,這些正是當年隋煬帝征遼戰死士卒的遺骸,被高句麗人砍去頭顱,與黃土混合筑成“人墻”,作為羞辱中原的象征。
李世民聞訊,震怒難抑,立即下令:方圓十里,見屋焚屋,見人格殺,寸草不留。
接著將遺骨一一收殮,就地安葬,并立碑紀念,言辭簡樸,卻重如山石。這場清算,為亡者正名,也替中原雪恥,贏得遼東百姓口碑傳頌。
破城之后的發現:一堵“人墻”引爆震怒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大軍出征高句麗,行軍至遼東蓋牟城時,唐軍憑借扎實的準備、精良的兵器和一連串的勝利,迅速攻克此地。
士兵們破城之后照例清點戰利物資、整頓軍紀,卻在城北的一處高臺前停了下來。那是一道土墻,高約兩丈,東西綿延百余步,質地粗糙,形狀古怪,顏色泛白,有的地方還滲出潮濕氣味。士兵本以為這是舊時修筑的防御工事,直到一名工匠士卒無意中鏟開一塊,露出其中一段干枯的骨骸,才讓眾人停下手中的活。
李世勣聞訊帶人趕到,撥開泥土,竟看到大批人骨,排列緊密,四肢齊全,唯獨沒有頭顱。
高句麗俘虜中有人低頭不語,在連番追問下終于說出真相。這不是普通土墻,而是當年隋煬帝第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后,戰死隋軍的遺骸所筑。高句麗將他們的頭顱砍下,與泥土攪和,夯實筑墻,以此為恥辱紀念。
李世民聽罷沉默,良久站起身來,回望身后身披甲胄、神色肅然的唐軍。那些士卒大多出身寒門,其中不少人的父兄正是在當年隋煬帝征遼時戰死,而如今他們踏著同一條戰道,再度深入敵境。
面對眼前用隋軍遺骨筑起的墻,唐太宗做出了決斷:“此非土墻,是骨墻。京觀所在,方圓十里,寸草不留。”
一語令下,全軍就地封鎖城周,凡在此區域內的房舍、草木、牲畜,統統鏟除。軍中火隊當即出動,帶著火油、草把,將蓋牟城周圍點燃為灰燼。三日后,濃煙平息,只余焦土。
遺骨歸安:為無名將士補一場遲來的歸宿
等復仇之火熄滅,唐軍開始清理那道人墻。李世民親臨現場,命兵士用麻布包裹骨骸,一具具揀拾歸類。因缺少頭顱,無法辨認身份,多數士兵只是默默作揖,將骨殖安放進準備好的木棺中,再一并埋葬在東側高坡。
李世民命工部匠人于新墳前筑一碑,碑文由他親筆口述,簡短而沉重:
“隋亡之師,死于邊陲,骨冷荒煙,三十年無歸。今歸矣,草木為裳,山河為冢。大唐立志復此仇,今而未盡,尚在行間。”
旁人聽不出語氣,唯有近侍長孫無忌知道,李世民此刻已是心緒翻涌。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耗盡國力,最終身死國滅。但士兵何罪?當年之戰并非他們的選擇。他們餓死、凍死、戰死,尸骨堆成臺,高句麗卻將此當作恥辱中原的憑證。這堵人墻橫在遼東幾十年,唐軍踏破城池,卻仍需為前朝殘骸收尾。
將士們在封土前擺上簡單的干糧和水,點燃松香,焚紙三炷,算是替他們走完最后的歸程。再無號角、鼓聲,只有風吹旌旗,無聲地回應他們生前未能完成的北征。
舊恨未解,新戰難卻,李世民留下遺令
蓋牟之戰過后,唐軍繼續向平壤方向推進。但在安市城前久攻不克,城防堅固,糧道延長,唐軍雖士氣高漲,已顯疲態。
李世民最終下令撤軍,原路返回長安。有人勸說再戰一場,李世民卻說:“今此一役,雖未滅敵,然民心已得。此仗不只打給高句麗看,也打給遼東百姓看。”
他清楚,高句麗難攻不在兵力,而在其地利和固守之志。但更清楚一點,遼東原本是漢地舊土,中原百姓雖久受其苦,卻仍盼有王師東來。
蓋牟一戰之后,大批遼東鄉人自發送糧送水,打通山道,有人甚至帶著孩童向唐軍下拜,說愿做唐人。
歸國前,李世民留下遺令:“若來年再征遼,先到蓋牟祭戰亡。”
他自己沒能踏入平壤,但后來的李治、李勣、蘇定方、契苾何力,終在二十多年后徹底攻滅高句麗。那時,唐軍從蓋牟舊址啟程,過玄菟,越鴨綠,至平壤,擊潰高句麗最后的抵抗。
而蓋牟之地,后被設為唐軍糧倉,墳冢前石碑猶存,未受風雨侵蝕。每年春三月、秋九月,當地唐民依舊祭拜,掛布帛,獻食物,稱那處為“舊魂嶺”。
有老者講,曾祖輩是隋軍兵士,死于征遼,尸骸無葬。他年李唐軍至,為其重建新墓,入夢中道謝。因此,子孫三代不忘清明上墳,雖無姓氏,但心中知他曾為國捐軀。
結語
一堵墻,是仇,是恥,也是記憶。三十年后,它終于被火焚、被土掩,卻也在史冊中留下一頁。李世民雖未能親自攻破平壤,卻替前朝將士爭了一口氣,也給中原百姓爭回一份臉面。
方圓十里寸草不留的不是土地,而是一段恥辱的過往。從那一刻起,中原人再未允許他國之兵,輕辱漢土血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