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行業都在為電動化搖旗吶喊時,吉利博越L(參數丨圖片)第四代用一場“技術起義”打破了沉默。2025年4月9日,開封清明上河園的千年磚瓦見證了一臺燃油車的逆襲——搭載7nm龍鷹一號芯片、支持方言多指令并行的第四代博越L,以“AI平權”之名向市場拋出一個尖銳問題:當燃油車擁有不輸新勢力的算力,我們是否高估了動力形式的決定性?
這場首秀的本質是一場認知顛覆。第四代博越L的智能化配置堪稱“越級對標”:Flyme Auto 1.8車機系統將響應速度壓縮2.3秒,15.4英寸2.5K屏與16揚聲器音響組成的沉浸座艙,甚至能通過AI算法讓256色氛圍燈隨方言指令律動。這些本屬于高端電動車的標簽,如今被一臺燃油車摘下。更耐人尋味的是其工程哲學——保留純平地臺等燃油車優勢的同時,用全域AI技術重構人車關系。正如貫穿式燈帶投射的西湖水波紋,傳統機械美學與數字交互在此刻完成了基因融合。
選擇開封作為發布地,暗藏吉利的歷史隱喻。這座見證活字印刷與漕運革新的古都,恰似汽車產業轉型的縮影:技術演進從不是非此即彼的割裂,而是新舊能力的疊加。第四代博越L的200萬銷量基數更賦予其破圈意義——當一臺國民SUV用方言交互和算力芯片證明燃油車仍具進化潛力,行業或該重新審視“油電對立”的話術陷阱。畢竟用戶體驗才是終極戰場,而第四代博越L的AI座艙正在模糊動力形式的邊界。
這場“燃油車智商逆襲”的背后,是吉利對技術平權的深刻理解。電動化與智能化本應是并行賽道,但市場慣性卻將二者捆綁銷售。第四代博越L的價值在于撕掉標簽:7nm芯片的算力不會因發動機的存在而折損,方言交互的溫情也不必依賴高壓平臺。或許未來的汽車競爭,終將回歸到那個最樸素的命題——誰能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誰就能贏得下一個時代。當第四代博越L的剎車燈在西湖水波光影中漸隱,它留下的不僅是技術示范,更是一面映照行業偏見的鏡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