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十朝都會。
南京城建遇到古墓不是稀罕事,這不又來了!
雨花管道路施工因遇古墓暫停施工
近日,雨花臺區管道路西段(六號街—梅欣路)建設工程因發現古墓暫停施工。
據了解,古墓是今年春節后勘探時發現的,目前共有9座,其中4座是磚室墓,預計發掘結果將于5月下旬公布。
這些古墓的發掘工作進行到哪個階段了呢?目前正處于發掘準備階段,屬于常規考古工作,后續進展等官方通報。
管道路在哪
資料顯示:本項目為城市主干路,道路西段長度135米,紅線寬45米。明挖隧道總長286米,隧道斷面寬45米。隧道斷面采用四連拱形結構型式,中間兩洞為機動車通行,結構凈寬12.65米,兩側邊洞為非機動車通行,結構凈寬7.15米。場平深度最大約8.35米,基坑支護最大深度13.5米。
由于各個版本地圖對于地名的顯示并不統一,官方也沒有提到具體位置圖。我們綜合判斷,應該如上圖。
從區域路網來看,這條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完全通車后,韓府大街與岱善路將打通。屆時,區域內交通循環將更加順暢,通勤時間大幅縮短,居民出行便利度直線上升。周邊商業活力也將被進一步激發,產業交流合作更為緊密,有力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重塑城市發展格局。
發現的墓葬會是誰的呢
據了解,雨花臺區歷來為南京古墓葬密集區,近年施工中多次發現六朝至明代墓葬。例如,鐵心橋地區曾出土東晉家族墓、明代宦官墓及楊吳宣懿皇后墓等。
細心觀察我們還能發現:管道路旁邊都是山頭,不然也不會挖隧道。從地理層面深入剖析,其周邊多山的地貌在古代往往被視作風水佳地,極有可能吸引諸多權貴在此入土為安。
此外,管道路和旁邊的六朝古都遺址公園直線距離不到500米,這似乎也預示了本次墓葬的發現。
南京其他地方最近還發現了哪些古墓
張昭墓:2022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南部新城油庫公園地塊的勘探中發現了576座墓葬,其中M171的墓主是三國時期的東吳重臣張昭。M171為豎穴土坑磚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磚室、排水溝等組成。墓葬經歷過盜擾,本體遭到部分破壞,但基本形制保存較好,出土有金印、金鐲、銅弩機等遺物。其中有兩方金印,印文分別是“輔吳將軍章”“婁侯之印”,成為證實墓主身份為張昭的關鍵。229年,孫權稱帝,張昭官拜輔吳將軍,封婁侯。
南京北站:今年初,消息顯示南京北站工地發現古墓。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部正在做考古勘探,發現的古墓年代不詳,還沒有正式發掘。
小行墓:今年2月,網傳在南京小行尤家凹三號安置房項目地塊,發現了衛玠墓。后經核實:2024年小行地塊發現了眾多六朝墓,但并沒有衛玠墓。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應該知道,衛玠和宋玉、潘安、蘭陵王高長恭是古代四大美男子。衛玠本人不僅是顏值天花板,還是魏晉之際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
判斷墓主的關鍵密鑰在于文字類遺物的發現,比如墓志、買地券或者印章等。
古墓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
南京作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唯一依長江而立的四大古都,文化遺產資源極為豐富。
南京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8點,各級不可移動文物2461處2537點。10年來先后編制完成了保護明故宮、南京城墻、明孝陵等30余個保護規劃。在全國率先實施地上文物“先調查、后建設”,地下文物“先考古、后用地”的保護前置機制。
保護傳承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南京做的很好!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公開信息和網絡,觀點部分僅代表個人。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區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