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和路第一居民區里,提到朱曉東的名字,居民們總是會說:“有曉東在,我們心里很踏實。”在居民眼中,他不僅是一名居民區綜治干部,更是大家心中名副其實的“法治帶頭人”。
架起“連心橋”
讓調解工作有溫度
作為這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里的“法治帶頭人”,朱曉東對自己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國和路第一居民區建成于9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面對老舊小區所特有的高頻矛盾,朱曉東總是有自己的一套調解方法。耐心傾聽——換位思考——情感疏導——提出方案,是朱曉東摸索出來的“調解攻略”,在這套“攻略”的加持下,朱曉東的調解工作變得更加順暢,社區居民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
不久前,一名獨居老人因子女贍養問題找到朱曉東,老人情緒低落,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朱曉東在安撫好老人情緒后,立即聯系到老人的子女。他化身“傾聽者”與“傳聲筒”,通過分別談話,一方面動之以情,以情為“線”縫合親情裂縫。子女要感恩父母養育之恩,父母也要體諒子女生活艱辛。另一方面曉之以理,以法為“綱”進行釋法明理。贍養老人,不僅是道德層面的基本要求,更是子女的法定義務,并向子女釋明了《民法典》相關法律規定。正是由于他堅持做到“有理言不厲、講法語不剛”,注重說理細致、法律引用準確,使當事人心服口服,從而從根本上化解矛盾。
巧破大難題
做社區治理“尖子生”
國和路第一居民區作為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也曾有治理難題。朱曉東剛到居民區時,國和路610弄小區已經五年沒有業委會了,導致物業管理得不到有效監督,特殊時期受到極大沖擊。面對擺在眼前的難題,朱曉東認為組建業委會是當務之急,但因小區歷史遺留問題眾多,基礎薄弱,居民參與意愿不強,給組建業委會帶來阻力。于是,他將他的“調解小技巧”運用到了社區治理“大難題”的解答上。
他找到了小區自治團隊“大拇指”文明宣導隊成員代表——馮老伯。馮老伯在居民區和志愿者隊伍中頗有聲望,但馮老伯覺得自己年齡較大,且業委會工作繁瑣,于是婉拒了他。朱曉東先是帶馮老伯查看小區現狀,看到小區公共設施年久失修,公共綠地雜草叢生,新能源車無處充電等情況,馮老伯深受觸動。于是朱曉東乘勝追擊,結合所學的法律知識向馮老伯分析業委會的權利與義務,既是為小區做貢獻,同時也能保障業主權益。終于,馮老伯同意參加業委會的競選。
在朱曉東的推動下,這個 停擺五年的業委會又重新組建起來 。新業委會成立后,積極為社區居民謀福祉,居民區的環境變好了,社區安全更有保障了,居民生活質量也更高了,一系列的改變讓居民區在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申報中脫穎而出,成為老舊社區的治理典范。
好Young “兩人” 心得
在小區業委會規范化運行上,我覺得: 一是始終堅持黨建引領。 優先吸納黨員業主及社區內有聲望的居民,增強公信力與執行力。 二是法治護航不可或缺, 積極發揮業委會法律顧問作用,重大決策前咨詢法律顧問,避免因程序瑕疵引發法律糾紛。定期組織業委會成員培訓,提升履職能力。 三是透明溝通最是關鍵。 通過微信群、公告欄定期發布公開業委會決議、財務明細,減少業主誤解與猜疑。涉及公共收益或大額支出時,提前召開業主聽證會。
(文中出現的社區居民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