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菠菜4元一斤,空心菜、番茄、青椒5元一斤……”早上七點半,北外灘云舫小區中央廣場格外熱鬧,多個便民攤位次第排開,新鮮蔬果、糧油米面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采購,煙火氣滿滿。
這個“微菜場”是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聯合東安菜場、明華坊居民區黨總支共同打造的便民服務新陣地,通過黨建引領、多方協同、精準服務,切實改善了舊改地塊周邊老小區“買菜難”的民生問題。
記者注意到,現場大部分是老年居民,買起來都是一大包、一大把,差不多是幾天的量。不少居民紛紛表示,小區距離東安菜場大概1千米左右,對于高齡和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說,平時買菜比較吃力,尤其是碰到較重的物品,拿回家更要費不少功夫。現在有了家門口的菜場,感覺方便多了。
為解決居民“買菜難”的問題,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牽頭,開展排摸走訪,并邀請東安菜場共同參與溝通協商。最終,多方一直決定開展“微菜場”進社區,明確“菜場出人、社區出地、黨組織協調”,由誠信商戶組成服務先鋒隊,采用可拆卸環保柜體,確保每次早市后撤場清痕。同時,對居民代表提出的“明碼標價”“平價菜攤位”“米油等副食品需求”“當季時鮮蔬菜需求”等多條建議一一回應,落到實處。
現場,東安菜場還帶來了招牌商品、3.5元一包的切面,一出攤就售罄。負責人還特地跑了兩趟去進貨,滿足居民采購需求。考慮到老年居民手提重物不方便,商家還提供了大米、食用油等送貨上門服務。接下來,“微菜場”將每周一次定期在云舫小區開展。
從“買菜難”到“下樓購”,從“民生痛點”到“幸福支點”,北外灘街道將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街社聯動,積極探索多元共治、精準服務,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推動基層治理再上新臺階。
記者:張雯珵
圖片:張雯珵
編輯:張雯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