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子慧
“妮兒,是濟南好還是老家好?”兒時,每次隨父母回菏澤老家探親,總會被鄉親們用這句玩笑話逗弄。我眼中那時的老家,是春節里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是街坊四鄰端著碗蹲在墻根聊“誰家棒子種產量高”的煙火日常,它安靜、質樸,與“科技”二字毫無交集。黃河水滋養著土地,也似乎只與莊稼收成有關。
再次踏上故土,記憶里的蟬鳴已悄然被機器的嗡鳴取代。4月11日,作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行走黃河”采訪團走進天厚5G新材料產業園時,熟悉的鄉音里竟飄出納米導電布、復合集流體這些陌生名詞。閑置廠房變身5G產業鏈車間,22億元投資背后,是兩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帶著技術與鄉愁的回歸。
天厚新材料 超薄導電布
“20微米的超薄導電布,比發絲還細五倍,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0.007毫米的無紡導電布,厚度不到發絲十分之一,能讓手機擋住雜亂電磁波?!惫ぷ魅藛T話語中滿是自豪,“華為、小米的屏蔽材料,咱都是第一大供應商!”我這才驚覺,老家正以“納米級精度”創造著奇跡。
現代醫藥港展廳
膠囊、注射液、生物制劑……標簽上的專業名詞在眼前暈染成模糊的字母流。菏澤現代醫藥港展廳里,各類藥品與醫療器械整齊陳列,恍惚間,我想起了老家村里赤腳醫生那個斑駁的木藥箱,奶奶總擔心木箱里,尋不到對癥的藥。
如今,科技感十足的展臺將各式藥品定格成純粹的“產業標本”。令人驕傲的是,這些凝聚尖端科技的醫藥成果,全部是菏澤制造。
龍蟠科技展廳
龍蟠科技在菏澤的故事,像極了一部“爽劇”:40萬噸車用尾氣處理液項目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閃電速度崛起;18萬噸磷酸鐵項目更一舉建成“全國最大單體工廠”。未來,隨著20萬噸磷酸鐵項目與21萬噸磷酸鐵鋰項目的陸續落成,菏澤將躍升為全國最大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這片曾以莊稼聞名的土地,如今更是孕育出全國首創的“明星工程”——與華為聯手打造的2.5萬噸正極極片回收線。
永銘地毯幫扶車間
結束菏澤采訪前,采訪團的大巴穿行在連片青田間,最終抵達鄄城縣黃河灘區遷建安置社區——舊城鎮六合新村。永銘地毯公司的幫扶車間里,村民們指尖翻飛間展現的精細工藝,竟與納米技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些織品將順著黃河奔涌的方向,遠銷海外。
這一刻,我突然讀懂了這個場景:五千年黃河文明,正在見證菏澤的嶄新蛻變。這多像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扎根本土,卻望向世界;帶著鄉愁,卻充滿野心。
如今的菏澤,鄉音里融入了納米、MAH、正極材料這些新詞匯。當化學方程式替代了老黃歷,這片土地正用硬核產業證明:黃河奔流五千年,不就是為了迎接這場脫胎換骨的蛻變嗎?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