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村民,以前怕的,是村子不拆,錢沒了。
現在怕的,是村子拆了,錢也沒了。
這兩年來,廣州不少村子,就面臨這樣的困境,以黃埔尤甚。
最近,黃埔就有多個村子,在考慮,或者已經下決心“趕”走開發商,開始自救。
近期成功邁出這一步的,是位于老黃埔穗東街的南灣村。
近日,南灣村發布公告,南灣村的舊改改為“依法征收、凈地出讓”模式,即由政府主導。
此前,南灣村舊改是由升龍在2020年拿下。
但由于開發商問題,目前南灣村舊改已經處于停滯狀態,連臨遷費都拖欠了一段時間。
最終,村民也忍無可忍。在上月進行的投票中,南灣村以超85%的同意率,決定改變舊改模式。從開發商主導,變為政府主導的“依法征收、凈地出讓”模式。
在此次公告中,也說明了這兩種模式的差別。
相比開發商主導,“依法征收、凈地出讓”模式,從出資、規劃、征拆、安置房建設,全部由政府主導。
優勢是,可以得到國家專項借款、地方財政的支持,資金有保障,不怕爛尾;征拆、回遷安置、臨遷費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問題是,不能選擇棄產補償,只能選擇復建安置和房票安置。對比此前開發商承諾的棄產補償,標準肯定會降低一些。
不過從村民的決定來看,如今最重要的,還是穩妥二字。
權益能得到保障,不用再擔心爛尾問題,比什么都重要。
同樣在考慮清退開發商,擁抱新模式的,還有不少村子。
同樣在上月底,南崗南片、長平村、夏園村等,都陸續向村民進行征詢,將舊改模式改為“依法征收、凈地出讓”。
這幾個村子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此前由開發商主導。但都由于資金問題,在過去一兩年出現舊改停滯、臨遷費拖欠等問題。
像南崗南片舊改,是黃埔投資最大的舊改項目之一,總建筑面積超323萬平,總投資約147億元,曾經被寄予厚望。
項目從2018年就開始啟動,如今村子都拆了八成,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但臨遷費已經拖欠近一年,不少村民已經絕望到搬回廢墟里,重新裝修下居住。
如今村民要面臨的選擇都是,是如等待戈多般,等待原開發商滿血復活重啟舊改,還是投身能立即解決困境、前景更有保障的政府主導新模式。
從大部分村民的答案來看,這道選擇題并不難做。
像南崗南片,從開啟征詢以來,已經有多個社區同意率超7成,順利通過。
其實,即便還要走征詢、投票的流程,黃埔這些困局中的舊改,一一轉變為政府主導的新模式,基本只是時間問題。
一方面,如今政府主導的新模式,就是黃埔大多數舊改的唯一“活路”。
如今的行情下,除了中心區幾個核心地段的舊改,其它地方的舊改,已經很難由單個開發商獨立操盤完成,尤其是黃埔這幾個原開發商“暴雷”的舊改。
而有國家專項借款等的資金支持,加上廣州從開年就立下了城中村改造的軍令狀,轉為由政府主導,對黃埔一眾舊改來說,都是現階段更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新模式下的補償標準,也逐漸能得到村民的認可。
黃埔這幾個舊改的新模式,相比以往,都是沒法選擇棄產補償,也就是不能直接拿錢,只能換安置房或者拿房票買新房。
如果放其它區,村民還得考慮下保留村屋還是換新房。那對于黃埔這些拆了一半,村民急需安置的舊改,這選擇就沒那么難了。
而且,今年以來,廣州的房源超市,也已經擴大到全市,并且能跨區使用,村民的選擇多了不少。
而且在黃埔之外,近來像海珠新中軸、荔灣白鵝潭等區域的舊改,其補償標準,已經超出不少人想象,甚至讓人重燃起拆遷暴富的夢想。(詳情點此戳前文)
當挖掘機再次全面開動起來,黃埔的又一輪宅地、新盤供應浪潮,或許又要來了。
從23年以來,黃埔已經有不少陷入困境的舊改項目,由“白衣騎士”從民營開發商手上接下。
而這些項目也大多能在短時間內,建設進度大大提速,并在市場上亮相。
例如,由中建八局在23年11月接手的雙沙舊改,如今首批回遷房已交付,商品房組團中建海絲城·閱山也已經開盤;由中交四航局在23年接手的珠江村舊改,如今轉化成的中交四航·珠江春,同樣已經開盤。
如今這一批舊改,即將轉為政府主導的“依法征收、凈地出讓”。那更多是會轉化為宅地后,在土地市場出讓。
今年黃埔面世的新盤,已經輪番拿出各種看家本領。例如引進九年一貫制名校、打造130%使用率產品,地鐵上蓋TOD...
接下來的黃埔新房市場,又將怎樣卷翻天,我想黃埔的二手業主,以及番禺白云等區域,都得顫抖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