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始自亂陣腳了,4月9日至10日,短短24小時內,美國對華關稅政策似乎太“輕率”了。先是宣布暫停"對等關稅",隨后有馬上變臉,對華加征145%的關稅。
為什么又增加了呢?
美國的解釋也有點可笑,美國政府強調在2025年3月,美國以“芬太尼危機”為由,對中國相關商品加征20%的關稅。特朗普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貿易伙伴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初始稅率為125%。次日(4月10日),白宮澄清稱,125%的稅率僅指“對等關稅”部分,需與此前的20%疊加計算,最終總稅率升至145%。
美國政府這樣的“陰晴不定”的政策,也引發了連鎖反應。
當白宮官員在國會聽證會上被議員當場"打臉"、華爾街資本倉皇出逃時,這場自詡為"經濟核武器"的關稅戰,正在演變為美國的金融風暴。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國會山還在為"對等關稅"政策搖旗吶喊時,議員們冷笑著展示白宮早已撤回決定的公告文件。更荒誕的是,145%關稅稅率的制定過程完全脫離了專業評估——白宮幕僚們將20%基礎稅率、兩次10%追加關稅與新增125%稅率簡單相加,這種"小學生算術"式的決策方式,徹底撕碎了美國標榜的"專業主義"面具。
美國這種混亂的政策,在金融市場上引發連鎖反應。這猶如金庸小說中的“七傷拳”,還沒傷及對方時,自己已經受了內傷。再此,談談個人的看法:
第一、引發美國資本市場的反應,很可能引發金融危機,這也是特朗普沒有預料得到的。
4月9日道瓊斯指數因關稅暫緩暴漲2.3%,次日卻在145%稅率公布后暴跌3.1%,超過5000億美元市值在24小時內灰飛煙滅。
三大股指連續五日累計跌幅超過8%,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最差表現。貝萊德、先鋒領航等機構投資者單日拋售規模突破300億美元,這種資本外逃速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
第二、更嚴重的是美國國債市場遭遇歷史性拋售潮,估計連特朗普也沒預計到,巨量美債猶引發了減持潮。
1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4.8%,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年需多支付1200億美元利息。2025年到期的9萬億美元債務中,僅2023年6月就有6萬億美元需要兌付。美聯儲的量化緊縮政策,直接導致外國持有美債比例已從疫情前的33%降至26%。
而中國作為第二大債權國,連續9個月減持美債規模達2000億美元。這猶如如懸在美國政府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種資本逆流正在掏空美元霸權的根基。
第三,美國關稅政策的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急劇上升。
制造業占比持續萎縮至10.8%,而金融保險業卻膨脹到21.3%,這種產業空心化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依賴關稅政策來維持貿易平衡幻覺。但現實是,中國商品在美國日用品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關稅成本90%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美元霸權與實體經濟脫鉤形成的制度陷阱。當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突破8.9萬億美元,政府債務與GDP比率達129%時,美國實際上已喪失通過正常財政手段調節經濟的能力。
另外,特朗普所謂的"關稅戰"不過是試圖轉嫁危機的絕望之舉,但全球化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使得這種單邊主義政策猶如抓住自己的頭發想要離開地面。
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全球貿易戰,最終將世界拖入大蕭條深淵。今天,美國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癲狂舉動,正在重蹈歷史覆轍。當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55秒下線一輛Model Y的效率碾壓弗里蒙特工廠,當中國動力電池占據全球75%市場份額時,任何關稅壁壘都無法阻擋產業革命的浪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