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說,他已設定最后期限,在此之前伊朗必須與美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如果伊朗不放棄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會帶頭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
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美伊談判在即,他已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設定最后期限,但他沒有透露具體內容。當媒體記者追問細節時,特朗普說:“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但時間不多了,因為我們不會讓他們(伊朗)擁有核武器。” 當被問及如果伊朗未能與美方達成協議,他是否會采取軍事行動時,特朗普回答說“絕對會”。
特朗普(資料圖)
不久前,特朗普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寫了一封信,他提議美國和伊朗盡快重啟談判,就伊朗核問題達成新的協議。當時他就略帶威脅地表示:“有兩種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一是達成協議,二是軍事手段,我不想采取軍事手段。”不是重簽伊核協議,而是達成一份新的協議。盡管美國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但該協議依然生效,從2015年開始算起,10年后的今年10月到期。如果不能續簽或達成協議,那么聯合國可能將會重啟對伊朗的制裁——目前只是美國和歐洲對伊朗進行了制裁。
特朗普對付伊朗的這一招,很明顯就是想用“最后通牒”的方式,把伊朗逼到墻角,逼他們服軟。伊朗外長也不是好惹的,哈梅內伊直接把特朗普的提議頂回去,明確說絕不會跟一個“橫行霸道的政府”談。哈梅內伊看得透徹,美國所謂的“新協議”,不過就是想給伊朗加壓,提一些更不合理的要求,限制伊朗的發展。但特朗普可不是說著玩的,背后可是有硬實力撐腰的。美國幾架B-2戰略轟炸機都派到了南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軍事基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特朗普(資料圖)
這些軍事行動表明,美國已進入“作戰程序”,戰爭威脅愈發逼近。伊朗方面的態度顯得強硬且決絕。盡管美國施加了巨大壓力,伊朗卻選擇在今年4月發表聲明,明確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尋求研發核武器”。這一回應顯然無法滿足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反而激化了美方的不滿。分析認為,伊朗擔憂簽署新的協議會讓其進一步陷入被動局面,而選擇強硬回應則有助于維護國家尊嚴。
日前,中國外交部替伊朗說了句公道話。4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不久前,中方主辦了伊朗核問題北京會晤,并發表了聯合聲明,其中提出中方關于解決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五點主張。中方認為,堅持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是唯一正確選擇,主張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框架為基礎,達成新的共識。郭嘉昆指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執行,因美方執意退出而受到干擾。美方應當展現政治誠意,早日回歸復談。
哈梅內伊(資料圖)
細數這場亂局的來龍去脈,其實早有苗頭。特朗普2024年連任后,就盯著中東這塊肥肉,紅海航道一亂,他立馬找到機會。伊朗這邊,核計劃和導彈項目早就讓美國不爽,胡塞武裝封鎖航道不過是導火索。美軍在印度洋屯兵也不是一天兩天,B-2和航母的調動,從去年底就有了風聲。不管咋樣,這場大戲已經把全球的目光拽了過來。美軍的航母像頭巨獸蹲在紅海,伊朗的導彈像根根刺藏在沙子里,油價和股市像坐了過山車,平民的日子卻像風中浮萍。
國際社會的斡旋成為關鍵變量,4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特朗普通話,提出“愿協助促成美伊直接對話”。中國則推動重啟伊核協議聯委會機制,試圖將各方拉回談判桌。分析人士認為,中俄的介入為伊朗提供了“戰略喘息空間”,但能否徹底化解危機,仍取決于美國是否愿放棄“零和思維”。這場博弈的結局,或將決定中東是走向“新冷戰”還是“多極共存”。而中國的角色證明:在單邊主義橫行的時代,堅持多邊對話仍是避免災難的最優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