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名乳腺癌患者發了個視頻提醒,購物小票中含有雙酚A,可能會影響生殖發育和致癌,引起了網友熱烈討論。
圖源:微博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雙酚A的故事不絕于耳,也許我們從沒主動關注過它,但卻從沒遠離過它。從聚碳酸酯的奶瓶,到易拉罐,再到一些涂料,都能看到雙酚A的身影,它對健康的威脅,也讓很多人開始警惕。現在,這個清單里又多了一樣更習以為常的東西:購物小票。
圖源:攝圖網
01、雙酚A是什么?
從化學上說,雙酚A簡稱BPA,是一種帶有兩個酚基結構的分子(結構如下圖),所以就有了雙酚A這么個名字,A是它的型號。雙酚家族還有其他一些分子,比如雙酚F、雙酚S等。
這種雙酚結構的分子,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夠發生很多反應,因此在工業上就有了用途。特別是,用它作為一種原料來合成更大的分子,或者叫高分子材料。這個過程,大概就相當于用一個個金屬環連接成很長的鎖鏈。
圖源:攝圖網
在這些由雙酚A參與形成的高分子材料中,最為常見的就屬聚碳酸酯(PC)和環氧樹脂(EP)這兩種材料了。它們都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聚碳酸酯塑料的透明度特別高,強度性能也很優異,所以常被用來做成眼鏡的鏡片樹脂,此外還有一項用途就是加工成杯子之類的容器;環氧樹脂最常出現的地方是那些澆筑了環氧地坪漆的場所,但它也會出現在食品包裝中,例如易拉罐內部的涂層。
圖源:攝圖網
雙酚A加工成這些高分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沒能參與反應的雙酚A殘留下來,混雜在最終的樹脂當中。由于這些樹脂在生活中被普遍使用,而且還會和食物接觸,因此雙酚A也會順著食物被攝入,人體中檢查出雙酚A也就不奇怪了。
02、雙酚A為什么需要被關注?
上世紀90年代初,人體中雙酚A的問題開始被注意到。有研究發現[1],進入人體后的雙酚A可不是什么善茬兒,它能夠發揮雌激素的作用。換言之,它雖然是從環境中攝入的,本不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中所需的物質,卻能夠模擬雌激素分子,參與一些特殊的生理反應,因此獲名“環境雌激素”。
激素在人體中的地位很特殊。它不像骨骼、肌肉這樣的結構,甚至也不像每日所需的維生素,總是需要有足夠量才能維持身體活動。相反,激素就相當于一個開關,只需要一點點,就能指揮一些生理活動開始進行。所以,哪怕身體中的雙酚A只有很少的一點點,它的作用也是值得關注的。
相關研究發現[2],雙酚A的安全上限在50 μg/kg/d,意思是說,一個大約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能夠攝入的雙酚A應當不超過3毫克,還不及一粒鹽粒兒那么大。如果超過這個數值,那么就會遭遇一些健康威脅,包括糖尿病、肥胖之類的問題,也不排除和乳腺癌相關[3]。
圖源:攝圖網
但是,更深入的研究卻發現,這個標準實在是太寬了,特別是對兒童來說,實際攝入量不足上述指標千分之一(8.22 ng/kg/d)的情況下[2],就已經可能出現健康威脅了。這主要是因為雌激素會參與到幼兒的發育過程中,和性器官的發育更是直接相關,雙酚A介入到身體中,很可能造成激素分泌紊亂。
所以,有關雙酚A的攝入標準,現在也是一再加強。歐盟委員會在2015年時,將上述標準提高到了4 μg/kg/d,而在2023年,更是將這個要求一下子提高了兩萬倍,要求雙酚A的攝入量不得超過0.2 ng/kg/d[4]。
這意味著,一座小縣城十萬人口加起來,一天也不應該攝入鹽粒兒大小的雙酚A,是個非常嚴格的標準。當然,想要實現這個標準,現在看起來還有些難。
圖源:攝圖網
也正是隨著標準越來越嚴格,購物小票這個原本并不起眼的東西,現在也成了需要關注的物品。
03、小票中的雙酚A有多少影響?
簡單來說,購物小票常用的技術是熱敏紙技術,不需要傳統打印機的那些復雜組件,只需要一個能加熱的打印頭,就可以讓紙張的顏色發生變化,顯示出文字來。還是因為出色的反應活性,常見的熱敏紙技術中,也會用到雙酚A這種東西。
圖源:攝圖網
雖然沒有人會直接吞下熱敏紙,但是雙酚A也能通過皮膚被吸收,加上熱敏紙上的雙酚A濃度可不低,有分析結果發現達到了0.9-2.1%之間[5],不容小覷。經過相關研究的測算[6],對于普通人群來說,平均每天通過熱敏紙攝入的雙酚A大約是0.219 ng/kg/d這樣的水平,跟前面提到的歐盟最新標準大致相當。
但是,對于職業人群(如超市收銀員、銀行柜員等)來說,這個數值就飆升到了16.3 ng/kg/d,是普通人群的80倍左右,是一個不應該被忽視的水平。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偶爾接觸熱敏紙并不需要太過擔憂。
但是對于特殊人群,包括職業人群,以及孕婦、兒童等群體來說,熱敏紙帶來的雙酚A風險依然是需要避免的。一方面,不能把熱敏紙當玩具,對于兒童反復用手玩耍熱敏紙(熱敏紙的一大特點是用指甲劃過之后會產生黑色印記,容易吸引兒童玩耍)的行為,應當予以制止;另一方面,對于經常需要接觸熱敏紙的人群來說,戴上一次性手套再工作,是一個更合理的操作方式。
圖源:攝圖網
雙酚A對健康的威脅,如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所證實。盡管它仍屬于2B類致癌物,即對人體致癌的證據不足,但是作為一種環境雌激素,哪怕只是痕量的雙酚A,也仍然值得關注,這也是為什么它的攝入標準會不斷提高。工業上,現在已有很多措施出臺,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減少雙酚A的使用。
對于個人來說,了解雙酚A的原理,做好相應的防范,也是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Krishnan, Aruna V., et al. "Bisphenol-A: an estrogenic substance is released from polycarbonate flasks during autoclaving." Endocrinology 132.6 (1993): 2279-2286.
[2] Rochester, Johanna R. "Bisphenol A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42 (2013): 132-155.
[3] Wang, Zhe, Huiyu Liu, and Sijin Liu. "Low‐dose bisphenol A exposure: A seemingly instigating carcinogenic effect on breast cancer." Advanced Science 4.2 (2017): 1600248.
[4] EFSA Panel on Food Contact Materials, Enzymes and Processing Aids (CEP), et al. "Re‐evaluation of the risks to public health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bisphenol A (BPA) in foodstuffs." EFSA Journal 21.4 (2023): e06857.
[5] Geens, Tinne, et al. "Levels of bisphenol-A in thermal paper receipts from Belgium and estimation of human exposur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35 (2012): 30-33.
[6] Geens, Tinne, et al. "Levels of bisphenol-A in thermal paper receipts from Belgium and estimation of human exposur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35 (2012): 30-33.
作者:孫亞飛,清華大學化學博士,科普作家
策劃&編輯:小叮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