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費者曾遇到這樣的煩心事: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很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了還要做數學題,經過計算后才知道是否過期;在網絡上購買食品,常常像“抽盲盒”,生產日期看不到,等收到貨才能見分曉……
預包裝食品上的標簽就像一張“身份證”,它不僅傳遞出產品的名稱、成分、生產日期等信息,同時也是消費者捍衛知情權、規避消費陷阱的重要依據。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出臺《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將于2027年3月16日起實施,同時廢止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和原衛生部《保健食品標識規定》。新規以“信息零距離、消費無盲區”為目標,致力于解決食品日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問題,整體提升食品標簽標注要求,明確食品標識不得標注內容,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強化網絡食品銷售標示要求,合理配置違法行為法律責任。
關于食品標簽,你了解多少?新規的出臺將帶來哪些新變化?消費者如何才能讀懂食品標簽的重要信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記者走訪——喜歡玩“捉迷藏”的生產日期
食品外包裝上的標簽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一個重要依據。相關信息標注得清晰、準確,消費者購買、食用時才能心里有底。然而,現實中不少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注很隨意,標注的位置、大小和樣式五花八門,這讓消費者找日期成了一件“費神”的事。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大型超市、食品批發市場。在一家大型超市的貨架上,一款膨化食品的包裝上寫著“生產日期:見包裝上標示”,但翻看幾遍后都找不到蹤跡。在超市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才找到在商品包裝靠近左上邊緣的位置用很小的字印著一行數字,由于反光還得找準角度才看得清楚。在另一款果凍的包裝袋上,生產日期和包裝采用同色系,噴墨標注的生產日期數字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很難辨認。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實有幾款商品標簽印得很淺,平時也有顧客反映看不清日期。“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有的是油墨噴碼,時間一長或用酒精等就可能被抹掉。”該工作人員說。
一些商品的生產日期與外包裝圖案交疊在一起,很難辨認。
73歲的市民張老先生對食品標簽問題深有感受。對他來說,去超市購物必須帶的不是購物袋,而是老花鏡。“很多食品標簽上的字太小了,對我們老年人很不友好。”張大爺告訴記者,配料表他不會仔細看,就想看看是什么時間生產的、保質期多久。有好幾次,他都因為看不清標簽上的字跡向超市工作人員或其他顧客求助,“而且不是大包裝的商品標識文字就大,有些商品雖然體積大,但標識文字可能比小包裝商品還要小”。
記者走訪時還注意到,一些超市打折促銷時,捆綁銷售的多聯包商品中,位于中間位置的產品信息常被促銷膠帶覆蓋,消費者需拆解包裝才能獲取完整信息。有的甚至將每兩件商品“背靠背”捆扎在一起,食品標簽信息完全被擋住。
一些捆綁銷售食品的生產日期被膠條覆蓋。
除了食品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有諸多問題外,配料表信息也備受消費者詬病。陳女士是一位三胎媽媽,給孩子們買食品時她最注重的是安全健康問題,所以她每次都反復看配料表,配料越簡單越放心,但她發現很多標明“零添加”的食品實際并非如此。在一家超市里,陳女士向記者展示某款山楂制品,袋身醒目位置標注著大大的“零添加”,但配料表上卻用很小的字體寫著“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添加劑。“食品配料表是消費者了解食品成分的重要途徑,真實、清晰、規范標注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商品并不是這樣。”陳女士說。
《標識辦法》實施后,“零添加”將不得亂用。
各方聲音——食品標簽雖小,承載健康期待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的要求,《標識辦法》將于2027年3月16日起正式實施,距今有近兩年的過渡期。對于即將迎來的食品標簽“大變臉”,我市監管部門已在計劃相關措施和行動,而消費者也對各自的關注點充滿期待。
“食品標簽是食品的‘身份證’,上面記錄了食品的生產來源、成分、營養、有效期等關鍵信息。這些信息對于消費者選擇安全、合適的食品至關重要。”桂林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標簽上如果沒有明確標示使用期限,消費者就有可能食用已經變質的食品;如果成分表不清晰,對某些物質過敏的消費者就可能面臨健康風險。因此,一張詳細且準確的食品標簽猶如給食品安全穿上一套堅固的“鎧甲”,保護消費者遠離潛在的食品安全威脅。
記者從桂林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市場監管部門深化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對于《標識辦法》的出臺,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近兩年的過渡期內,我市將通過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和抽檢力度,及時發現并糾正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標識行為,嚴厲打擊故意標注不清、虛假標注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食品市場的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將面向企業和消費者積極宣傳《標識辦法》的相關內容和要求,督促企業重視食品標識的規范管理,及時對包裝設計和標簽進行調整和改進,以確保符合新規要求。同時,要讓消費者更多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能力,多方共同營造安全、放心、和諧的食品消費環境。
《標識辦法》實施后,食品標簽不得標注“特供”“專供”“內供”等字樣。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標簽的清晰性只是基本要求,信息的真實性才是關鍵。記者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坦言:“不管規定如何變,我們就希望商家能夠以誠信為本,少一些陷阱、多一些坦誠。讓標簽回歸本真,讓消費者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包裝上的字太小,配料表密密麻麻看不清,這是許多老年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的共同困擾。而《標識辦法》對數字標簽二維碼也做了要求。市民張老先生表示:“如果用手機掃一掃,成分、配料、生產日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老年人買東西就更放心了。”他對《標識辦法》中提到的“數字標簽”表示期待。
專家支招——食品標簽,應該這樣看
關于食品標簽,作為消費者的你了解多少?透過食品標簽,我們是否能判定食品的“安全系數”?記者通過采訪一線市場監管人員,并查閱相關資料,帶您走進食品標識標簽世界,讓您吃得明白又放心。
一、什么是預包裝食品?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的定義,預包裝食品就是“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預先定量包裝以及預先定量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的食品”。通俗來講,就是預先包裝好的,是定量的,這樣的食品才叫預包裝食品。如,各類包裝好的牛奶、餅干等。
二、什么是食品標簽?
食品標簽是向消費者傳遞信息,展示食品特征和性能的一種形式。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的定義,食品標簽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預包裝食品都是應該有標簽的。
三、食品標簽應該包含哪些信息?
按照相關規定,預包裝食品強制標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營養成分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致敏物質提示,等等。
這樣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讓人一目了然。
四、如何根據食品標簽選購優質食品?
1.看名稱
食品名稱是反映商品的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比如飲料、面包、調味料等。我們一看到食品名稱,就知道這個產品的屬性是什么,并且產品名稱要與配料相符。
2.看配料表
食品標簽上都標有“配料”或“配料表”等字樣。各種配料是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序的。假設薯片的配料表第一項為馬鈴薯,最后一項是鹽,那就表明馬鈴薯占薯片中的配料比重最大,而鹽最小。要想讓一顆馬鈴薯變成好吃的薯片,當然也少不了食品添加劑。
隨著現在食品工業的發展,很多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劑,比如膨化、蜜餞等休閑食品中含有防腐劑,飲料里面有甜味劑。食品添加劑是一種為了改善食品品質,起到防腐、保鮮等作用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質。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嚴格的要求,對食品中可以添加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和含量有明確的要求。只要按照規定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3.看凈含量和規格
當你要購買食品時,不能光從食品的外包裝大小來判定其量的大小。真正反映包裝食品量多少的是食品標簽中的凈含量和規格。液態食品看體積,用升(L)、毫升(mL)作為單位;固態食品看質量,用克(g)、千克(kg)作為單位;半固態或黏性食品看質量或者體積都可以。同時,容器中含有固、液兩相物質的食品,且固相物質為主要食品配料時,除標示凈含量外,還應以質量或質量分數的形式標示瀝干物(固形物)的含量,如“凈含量:425g瀝干物≥255g”。
4.看日期標示和貯存條件
我們選購食品時,看保質期和貯存條件是重要的一環。日期分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保質期之內,最好選擇距離生產日期近的食品,說明更新鮮安全系數更高。同時,貯存條件也應和日期同時看,因為只有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保質期才有用。
5.看營養標簽
為了讓我們能夠全面地補充營養,我們在購買食品時也要多留意食品營養標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從“霧里看花”到“一目了然”,優化食品“小標簽”,承載的是安全健康的大期待,守護的不僅是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還有更加和諧的消費新環境。
來源|桂林日報(記者張苑)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