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針對中國不斷加碼關稅,試圖以極限施壓的方式逼迫中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擺出一副“我強你弱”的架勢。
中國的態度異常堅定,明確表示絕不會在核心利益上妥協,堅決反制、寸步不讓!
如今的特朗普已是黔驢技窮,除了不斷加稅,幾乎拿不出新的手段。
而更諷刺的是,根據媒體披露,就在他大張旗鼓宣布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同時,卻悄悄擬定了一份長達37頁的豁免清單。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打痛了誰?
事實上,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在競選階段就頻頻放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
而關稅,則成為他最趁手的武器。
從2018年起,他就以“國家安全”為幌子,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這一招可謂正式點燃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
隨后,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如同開了掛般迅速升級。
最初是500億美元的商品清單,緊接著擴大到2000億美元、3700億美元,稅率也從10%、25%一路飆升,打得滿世界雞飛狗跳。
可問題是,特朗普低估了中國的抗壓能力和應對智慧,也沒料到這場“對華關稅戰”會對美國本土經濟產生如此強烈的反噬效應。
消費者買單、企業叫苦、盟友反感,美元也在這一系列動蕩中,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穩定錨”光環。
老特心里那點小算盤打得噼啪作響:關稅加上去,把中國逼到談判桌前,簽個對美國更有利的協議,順便還能在國內撈點選票,塑造一個“強硬總統”的形象。
但他顯然打錯了如意算盤。
中國可不是紙老虎,更不是嚇大的。
一面對挑釁,中國沒有退縮半步,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反擊,給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的回敬。
中國迅速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實施同等乃至更精準的加征關稅,從農產品到能源,從汽車到大豆……
更讓美方頭疼的是,中國的回應不是一時情緒化,而是穩、準、狠地打在美國經濟的軟肋上,尤其是在稀土資源等關鍵戰略物資方面。
稀土雖不起眼,卻是制造高性能電子設備、導彈系統和電動汽車的“命門材料”。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稀土出口國,手里握著這一重要戰略資源的供應鏈,在關鍵時刻果斷實施出口管制,美國高科技產業和國防工業可就坐不住了。
你想啊,美國不少尖端技術產品,包括F-35戰機、5G芯片、特種材料,全都繞不開中國制造的核心原料。
老特那邊關稅越加越高,結果自家企業先叫苦連天,通脹升溫、成本飆漲、供應鏈緊張,反倒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典型。
美國民眾的擔憂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國內的不滿情緒也在迅速蔓延。
各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從紐約的聯合廣場到洛杉磯的市政廳,從芝加哥的商業街區到西雅圖的港口碼頭,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高喊“停止貿易戰”、“關稅傷民不傷敵”。
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強烈抵制和失望,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場所謂的“對華強硬”最終苦果還是由美國普通人來吞。
不少家庭直觀感受到生活成本在無聲上漲,超市里的商品標簽在悄然變更,原本花99美元可以買到的中國產家用電器,現在價格飆升至120美元甚至更高。
不僅僅是消費品,建材、農產品、零部件價格也紛紛上漲,讓老百姓怨聲載道。
中低收入群體首當其沖,很多人表示:“不是我們不想支持國家政策,而是錢包真的撐不住。”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也作出了劇烈反應。
美國三大股指接連下跌,市值在短時間內蒸發數千億美元,投資者信心遭受重創。
美元匯率開始頻繁波動,資本外逃跡象明顯,國際評級機構也下調了美國的經濟前景展望。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民眾認為,加征關稅對美國自身傷害更大,不僅無助于解決貿易問題,反而可能引發一場深層次的經濟危機。
在內外交困、壓力重重的局勢下,老特政府不得不悄悄為自己找臺階下。
一邊嘴上喊著“對中國加稅絕不手軟”,一邊卻暗中發布了一份長達37頁的關稅豁免清單,悄無聲息地為超過一千種商品“開綠燈”。
這些商品幾乎都是美國經濟命脈上的關鍵材料,包括稀土、石墨、高端芯片零件、精密機械部件等,大多數都嚴重依賴中國供應。
這份看似低調發布、實則意義重大的豁免清單,背后釋放出了三個極為清晰的信號,值得細細解讀。
第一,中國的反擊精準打到了美國的命門。
從特朗普政府“邊加稅邊豁免”的自相矛盾操作就能看出,美國并非真正有底氣去全面對抗中國。
第二,美國在對華博弈中已經沒有新牌可打。
表面上看,特朗普仍在不斷放話、加碼關稅,實則卻悄悄在給企業開綠燈放行,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操作,無異于親手打臉自己的政策。
第三,中國“奉陪到底”的表態并非口號,而是行動有力、態度堅定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應對之道
從最初高調喊出“美國優先”,揮舞關稅大棒橫掃全球,到如今不得不悄然發布豁免清單、為關鍵物資網開一面,老特的關稅策略正經歷著從“咄咄逼人”到“步步退守”的轉變。
原本他想通過高壓強硬的姿態迫使中國低頭,換來一份對美國更有利的貿易協議,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中國不但沒有妥協,反而沉著應對,打出一套精準而堅定的“組合拳”,一步步把主動權握在了自己手中。
中國的反擊不僅體現在對等加稅,更體現在更深層次的戰略調整上。
面對激烈的貿易摩擦,中國沒有被動應對,而是抓住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自主可控成為新的核心目標。
“一帶一路”倡議也在這一背景下加速推進,中國與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合作不斷加深,有效降低了對美市場的依賴,為自身經濟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在金融層面,中國也默默出招,逐步減持美國國債,雖然規模不大,但釋放的信號卻極具分量。
中國不愿再為美方無休止的貿易訛詐埋單。
參考信源
香港商報,2025-04-10,《香港早晨丨一夜反轉,特朗普“黔驢技窮”了?》
近千種!美國關稅政策豁免清單長達37頁——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