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這事兒,絕對是近些年國際舞臺上最抓眼球的大戲之一。唐納德·特朗普,這位美國前總統兼現總統,靠著強硬的關稅政策,想把中國壓到談判桌上低頭。可結果呢?他等來的不是北京的妥協,而是中方擲地有聲的一份“戰書”——2025年4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布的《不跪》視頻。這不是什么虛張聲勢,而是中國實打實的態度:不服就干,咱們走著瞧。
特朗普這人,打商戰和政戰都喜歡玩大的。2016年他當上美國第45任總統的時候,就喊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其中一個大招就是解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2018年,他正式對華開打貿易戰,理由是中國搞了“不公平貿易”,比如強制技術轉讓、補貼國企、偷知識產權啥的。特朗普的策略簡單粗暴:加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市場,逼中國讓步。
一開始,特朗普確實氣勢洶洶。2018年7月,美國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主要是機械、電子產品這些。沒多久,又追加了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逐步提到25%。到2019年,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幾乎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全給罩上了關稅,最高稅率甚至沖到60%。特朗普的想法很直接:中國經濟靠出口,你關稅一加,中國就得疼,疼了就得妥協。
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臺后,這股勁頭一點沒減。他卷土重來,直接宣布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擺明了要跟中國硬剛到底。他在公開場合放話:“中國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不然美國工人和企業就沒活路了。”這架勢,像是鐵了心要把貿易戰打成持久戰。
可現實呢?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沒那么好打。美國這邊,加關稅確實讓中國商品貴了,但這賬單最后還是落到了美國老百姓頭上。消費品價格蹭蹭上漲,尤其是電子產品、衣服、家具這些日常必需品,美國人掏錢掏得肉疼。農民更慘,中國一反擊,美國大豆、玉米這些農產品直接丟了市場,堆在倉庫賣不出去。制造業也好不到哪去,供應鏈被關稅搞得一團糟,好多企業不得不裁員或者搬到別國去。
到2026年,貿易戰打了幾年,美國經濟非但沒“再次偉大”,反而有點蔫了。通貨膨脹高企,失業率上升,特朗普的支持率跌到35%,共和黨在中期選舉還丟了國會多數席位。特朗普當初吹的牛——通過貿易戰讓中國屈服、讓美國制造業回流——基本成了空話。
特朗普這邊熱火朝天地加關稅,中國也沒閑著。2025年4月29日,中國外交部甩出一段視頻,叫《不跪》,直接把貿易戰推到了新高度。這視頻不長,但信息量爆棚,用中英雙語講得清清楚楚:中國不怕你美國的壓力,也不會跪。發言人語氣硬邦邦,擺事實講道理,還拉了日本和法國的例子來警告。
視頻里提到日本當年簽《廣場協議》,結果日元升值,經濟泡沫破裂,陷入“失去的三十年”;還講了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被美國搞得四分五裂,最后賣給了通用電氣。這倆案例的意思很明顯:向美國低頭沒好果子吃,中國絕不走這條路。視頻最后一句“以斗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直接點題——中國不怕打,但也不關門,合作可以,得憑實力說話。
除了喊話,中國在行動上也沒軟。貿易戰開打后,中國立馬反制,對美國農產品、肉類、化工品加征關稅。美國大豆首當其沖,出口中國量一度暴跌90%。中國還調整策略,把市場轉向南美、歐洲這些地方,美國農民傻眼了。中國還推國內消費和技術自立,比如大力發展芯片產業,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更狠的是,中國靠著“一帶一路”拓展新市場。東南亞、非洲、歐洲這些地方的貿易額蹭蹭漲,愣是把貿易戰的損失降到最低。2025年之后,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還是穩住了,GDP照樣年年漲。反觀美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搞得自己人怨聲載道,中方的硬氣回應讓他騎虎難下。
這場貿易戰打了這么多年,到底誰贏了?數據和現實能說明不少問題。
先看美國這邊。特朗普想通過貿易戰把制造業拉回美國,可結果呢?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到202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不增反降,丟了差不多20萬個工作。關稅讓原材料成本上升,企業要么漲價,要么跑路,越南、墨西哥這些國家反倒成了受益者。美國消費者也跟著遭殃,物價上漲了3%-5%,日子過得緊巴巴。農民更是叫苦不迭,美國農業部統計,2019年中國對美農產品采購量砍了一半,2020年更慘,出口額直接腰斬。
特朗普的貿易戰還把全球供應鏈攪得一團亂。美國企業沒法隨便從中國買便宜零件,生產成本直線上升。蘋果、耐克這些大公司都喊頭疼,供應鏈斷裂差點把利潤全吃光。到2027年特朗普卸任時,貿易戰沒讓中國低頭,反而讓美國經濟傷了元氣。歷史學家后來評價,特朗普這場仗打得太冒險,既沒壓住中國,也沒救美國。
再看中國這邊。貿易戰剛開始的時候,外界都覺得中國會吃大虧,畢竟出口占經濟比重不小。可中國硬是扛住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到2025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5%以上,2028年經濟總量已經逼近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測,到2030年,中國可能超過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中國咋做到的?一是靠內需。政府推刺激消費政策,老百姓買車買房買家電,內循環硬生生頂住了出口的壓力。二是靠多元化。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生意,把雞蛋放進不同籃子,美國市場丟了,還有別人接著。更關鍵的是技術自立,華為、中芯國際這些企業咬牙搞研發,芯片、5G這些領域慢慢追上來。
說到底,中美貿易戰不光是經濟賬,還是一場大國之間的較量。特朗普想用關稅打垮中國,重振美國霸主地位;中國則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是好欺負的。這場仗打了這么久,特朗普沒等到北京的妥協,反而等來了《不跪》這張“戰書”,擺明了告訴他:中國不跪,也不會輸。
全球格局也因為這場貿易戰變了樣。美國的影響力有點下滑,盟友們開始懷疑它的靠譜程度;中國趁機崛起,朋友圈越來越大。未來中美關系咋走?不好說。但有一點挺清楚:靠打壓是壓不倒對手的,真要想合作,得坐下來好好談。
這場貿易戰的故事還沒完,大家伙兒覺得接下來會咋樣?歡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