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不跟我們做生意了,我們每年會虧好幾千億美元,這不是中國的錯,是我的原因。”
4月27號,特朗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居然在鏡頭前說出了這樣的話,誰能想到,特朗普竟然也有這么“認錯”的時候。
4月25號,特朗普和他夫人坐著“空軍一號”去了羅馬,參加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兩天后葬禮結束,特朗普在機場被記者堵住采訪。
有記者問他“最近和中國的關系怎么樣”,結果就有了開頭那句特朗普“承認自己有錯”的回答,那是不是說,特朗普接下來會撤銷關稅政策,主動找中國談判和解呢?
其實大家對于特朗普說的話別太當真,他經常前后矛盾、說話不算數,這種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過特朗普認錯,倒也能理解,畢竟特朗普搞的這些關稅,不但沒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讓美國國內的問題更嚴重了。
美國的農民、科技公司,甚至共和黨的議員們,都在抱怨關稅讓成本漲得太厲害,受不了了。
亞洲那邊,很多國家現在都在往中國這邊靠,連美國一向關系不錯的盟友,比如韓國、日本,也因為國內壓力,沒法馬上跟美國達成什么協議。
最諷刺的是,特朗普嘴上說“關稅讓美國更有面子”,但轉頭又要放寬汽車關稅,想給汽車行業減點壓力。
2025年5月1號,特朗普在空軍一號的辦公桌上簽了個總統令,把北美汽車產業懸了兩個月的“關稅炸彈”給暫時拆了。
這個文件名字叫《關于調整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的總統令》,意思就是對加拿大、墨西哥產的汽車零部件,不再征收25%的高額關稅,這新政策5月3號就正式執行。
很明顯,特朗普自己也頂不住了,美國中西部那些汽車工人,是他最鐵的支持者,可他們眼看著車價要漲到天上去,買輛車都快得賣腎了,紛紛打電話到白宮抗議。
更狠的是,這次新政策里還有個“組裝返利”條款——車企只要用北美產的零部件造車,就能拿到車價3.75%的關稅補貼。
這哪是減稅啊,明擺著就是拿錢當誘餌,逼著車廠把生產線搬回美國本土,其實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汽車行業上“開后門”了,
之前他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關稅時,美國本土的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和斯特蘭蒂斯的高管就跑去找他希望別對加拿大、墨西哥的汽車加稅,結果特朗普也就暫時沒動這塊。
現在像奧迪、捷豹、路虎這些國外汽車品牌,面對美國25%的“永久關稅”威脅,已經開始暫停往美國發新車了,連汽車零部件出口到美國也被收了高額關稅。
這樣一來,美國自己的汽車行業也怕受影響,不得不去找政府申請免除關稅,為了不讓國內情況變糟、保住自己的支持率,特朗普也只能在汽車關稅上讓步,退一退。
其實之前他一直把“美國優先”喊得特別響,結果最后還是沒法違背經濟規律,他原本以為這場貿易戰能讓美國賺個盆滿缽滿,結果現實狠狠打了他的臉,反倒成了一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冒險。
從老百姓的生活來看,因為加了關稅,美國家庭每個月得多花300美元,超市貨架上經常缺貨,亞馬遜甚至打算直接在商品上標明“關稅附加成本”,讓大家都能看到這個政策到底坑了誰。
在金融市場上,美股一下子蒸發了6萬億美元,美債也大跌,搞得大家都開始擔心銀行會不會破產。華爾街的大資本家們和美聯儲也開始聯合起來,給特朗普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爛攤子。
而美國近期對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和電子零部件采取了加征關稅的措施,但眾所周知,許多知名的科技公司,如英偉達、英特爾和AMD,雖然總部位于美國,但他們的主要業務集中在設計和研發領域。
然而這些公司的產品生產實際上是在其他國家進行的,例如許多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工廠位于中國臺灣,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
此外韓國的三星電子也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商之一,這些公司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美國的這一舉措無疑會對整個電子產業的全球布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無論是最為基礎的糧食作物,還是最為尖端的半導體芯片,當前都受到了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關稅戰”中,特朗普實際上既失去了重要的盟友,又損失了重要的資源,最終一無所獲,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極其不利的境地。
這樣導致他的支持率因此大幅下降,同時還面臨著隨時可能被彈劾的巨大風險。
其實我們中國的態度很簡單,美國要談判,我們隨時歡迎,要打貿易戰,我們也奉陪到底,美國要是一條道走到黑,最后吃虧最大的肯定還是他們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