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通知,請務必點擊!
因微信推送規則改版
設為“置頂”才能正常收到推文
① 點擊公眾號主頁
② 點擊右上角“···”
③點擊“置頂服務號”
我們本是少數,
更應該永遠在一起!
2025,
中美貿易關稅戰,強強硬剛。
很難想像,G2兩大國如灰犀牛對撞。
這不是一場關稅戰,而是全球秩序重構。
火花四濺,情緒四溢。
正面對壘,刀刀見血。
但激情對抗之時,更需要理性思考。
不能太悲觀,更不能太樂觀。
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要拋卻情緒;
越是近身肉搏,越是要目光深遠;
越是決戰時刻,越需要運籌之力!
除了勇敢無畏,還需要布局深遠。
中國能給世界一個什么新藍圖(全球化2.0)?
能給出人類一個什么樣的頂層設計?
1
丟掉幻想,準備硬杠
其他人都可以退縮,唯獨我們退縮無用。
這是結構性問題,不要天真的以為示弱就可以求放過。
從2019年開始,我們已經領教這種打劫式的海盜思維,那一年出口下降12.5%。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妥協只會導致更多的被動和犧牲,要做好硬杠的準備。
中國反制措施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出擊,2025年4月啟動稀土出口管制(控制全球98%供應鏈),直接打擊美國半導體和軍工產業。
這個時候,幻想無用,只有剛性硬杠,才能獲得與對手談判的資格,才能贏得其它國家尊重。
2
膽小鬼博弈
中美貿易戰是膽小鬼博弈,雙方均通過極限施壓試探對方底線。
美國將對華關稅稅率從 34% 提高至 145%,而中國同步反制加征至 125%,這種 “以牙還牙” 的策略符合博弈論中 “不妥協則兩敗俱傷” 的邏輯。
以這種方式來進行對決,最終誰會挺不住呢?
中國的民族韌性(歷史上多次應對外部沖擊的經驗)構成了長期博弈的戰略縱深,時間會站在哪個一邊呢?
4月12日,美方豁免部分商品“對等關稅”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宣布,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對等關稅”。
如果不是這種“誰退讓誰輸”的瘋狂博奕,這部分商品一定會被勒索。
但能屈能伸的特朗普,難道不是更可怕?
3
全世界其他國家是進入“囚徒博弈”
越南、日本等國選擇對美妥協,
本質上是 “囚徒困境” 中的個體理性選擇。
例如,越南為避免成為美國關稅目標,可以調整出口結構。
很多人還在認為越南聰明,但以特朗普的性格來說,先“跪”的一定會更慘。
但這種短期妥協可能損害其長期利益 —— 美國對盟友的“分化瓦解”策略(如對歐盟加征 20% 關稅)表明,勒索不會因暫時退讓而停止。
中國為什么第一時間第一個站出來,就是想打破這種“囚徒博弈”,希望有更多人站出來。
但美國接近70年的積威,800個軍事基地的存在。
要打破這種囚徒博奕,談何容易,這就是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4
消費!消費!消費!
中國消費2030綱領
14億人口,就是要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
這是戰略目標,否則貿易之刃一定握在別人手里。
列出時間表,中國應制定《中國消費2030計劃》,讓其他國家看到希望。依靠中國這一經濟新引擎,也能走出一個新的世界循環。
為什么那么多人還是看特朗普行事,這畢竟是一個買家的世界。
只有消費才能讓其他人看得起,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更多人有消費能力。激活14億人的消費潛力,讓內需成為“穩增長”的壓艙石。
這一點一定要解決,這是關稅戰最后的根本。
消費!消費!消費!一切都在消費。
我們只有構建新的消費藍圖,才有可能真正讓蘋果鏈這樣的產業在中國留下來。否則如此激烈的關稅對抗戰,哪一個企業不害怕。
只有給出未來更大的希望,才有可能留住這些世界級企業。
5
制定定價體系,
構建全球定價話語權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國,中國2024年外貿總額突破43萬億元 連續八年全球第一。
大豆進口占全球59%、鐵礦石進口占70%、稀土產量占90%,理應在國際市場上擁有定價權。
然而,現實中,中國在許多關鍵大宗商品的定價上仍處于被動地位。
中國需要打造“人民幣結算平臺”的方式,將其納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作為最強的貿易之國,這些價格,理所當然是我們說了算。
中國應建立新的定價機制,而不是繼續受制于傳統的定價權體系。
否則,此次關稅戰一打,明明我們自己是主導者,最后又是我們自己吃虧。
6
對手越封閉,我們越開放
美國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試圖封鎖全世界,
但中國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回應美國。
你越是單邊主義,我越是世界主義。
你越是退縮保守,我越是自由開放。
中國的開放政策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還能通過多邊合作打破美國的貿易封鎖。
例如中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涵蓋亞太15個國家,占全球GDP的30%。
作為一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理應規劃一個全新的世界藍圖——全球化2.0。
從貿易、經濟、文化再到文明,在舊秩序崩潰的時候,能給出一個全新希望。
如果不能勾勒新的世界圖景,就不會有更多人追隨我們。
就算贏得了貿易戰,全人類也是一片廢墟。
7
對手越加稅,我們越減稅
你對全世界其他國家加稅,
中國這個時候可以公布對其他國家減稅。
甚至針對前去中國旅游的個人,也可以即時退稅。
4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推廣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的公告》,將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從多地試點推廣至全國。目前,中國增值稅基本稅率為13%。疊加過境免簽政策,掀起入境“購物潮”,發起人民戰爭。
8
對手越草率,我們要越專業
特朗普團隊在關稅政策上極其草率。
一開始是一個記者扮演出關稅公式,后來美國國務院官網公布地對等關稅計算公式,粗看有一點點小復雜,看懂了之后給大家濃縮成精華,跟記者推導出來的本質上差不多:對等關稅稅率=(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該國對美出口總額)×50%,
對美國的貿易逆差越大,那么關稅稅率就越高。
但實質上再認真一想,這種計算與關稅對等根本沒有任何邏輯。
對手越草率的時候,我們的應對就要越冷靜越專業,這樣旁觀者就會明白跟誰走有希望。
9
對手越野蠻,我們要越文明
外交是一種智慧的展示,也是一種教養的熏陶。
不是動輒好勇斗狠,也不是自我吹噓天天贏。
當有些人說我們是“鄉巴佬”時,我們回敬“鄉下人有什么不好呢,更淳樸。”
當有些人說“正在給我們打電話,kissing my ass”,還模仿外國領導人哀求的語氣說道:“求求您了先生,請做個交易吧,我什么都愿意做。”
這時我們要理解這些國家的不容易,不是每個國家有這樣的底氣和實力。
10
不要期待歐盟聯手
很多人期待中歐聯手,這是天真的。
盡管歐盟也反制美國25%關稅,是全球唯二站起來敢對抗的人。但很快歐盟就停止了反制,對美國仍然是畢恭畢敬。
中國不能依賴歐盟的立場,尤其是在全球貿易領域。歐盟的利益復雜且各國立場不一,過度依賴外部支持可能帶來戰略風險。
本質:
歐盟對中國“既要市場又要制裁”的矛盾,注定無法與中國深度合作。這后面還隱藏著文明和血緣的因素,不能期待歐盟。
11
不要期待其他國家會站起來
不要有任何依靠,一切只能靠自己。
除了我們,其他任何國家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只會采取妥協態度。
你越是期待誰,誰一定會背叛你。
這不是墨菲定律,這是強權原則。
看看這次4月12日的WTO的判決,沒有一個國家敢站出來說話。
許多國家選擇了讓步,以避免美國的經濟制裁。
日本和韓國在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中相繼做出妥協,未能堅持多邊合作。
不要期待其它任何人。
只有自己足夠強大,只有內部足夠團結,只有內需足夠豐富。
對自己人好一點,14億人的市場,是沒有誰可以抗得住我們。
12
對方不是紙老虎,別盲目自信
盡管美國面臨著內部分裂和社會不安,但其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優勢依然不可忽視。
不說別的,就說最后底牌硬實力。
2024年,美國的軍費開支依然是全球最多的,高達8860億美元,約占全球軍費總額的40%。
雖然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逐步迎頭趕上,但仍需警惕美國的強大綜合實力。
我們要有最強的信心,一定也要做最差的準備。如果特朗普最后的真的不是打貿易戰,而是踢掉WTO,重構新的貿易體系,目的是邊緣化中國,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美國不是紙老虎,但一定要有所準備。
13
我們的內需到底要增多少
如果貿易戰長期打下去,中國需要用多少內需來彌補。
內需到底要擴大多少,GDP才能達到年初制定的5%?
2024年,中國對美直接出口是5246億美元,總共就是4萬億人民幣。2024年我們國內的消費總額是49萬億人民幣,要達到5%的GDP增長,消費就要增12%左右。
那么,2025年全民的收入能有12%的增幅嗎?捫心自問,我們能做到嗎?
如何擴大內需,如何讓老百姓錢包鼓起來,這同樣需要大的改革。
我們的改革,難道不比特朗普更難嗎?
僅僅依靠民族韌性,真的就能熬得過去嗎?
14
一定要讓中小企業撐下去,保企業保就業
中小企業,是這個社會的毛細血管。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應通過減稅幫助企業渡過難。同時通過保住中小企業,跟穩就業聯系起來。
近日,"未就業大學生可領低保"的政策撕開了就業市場的殘酷真相。
可以讓中小企來招聘大學生,
然后再對企業進行補貼。
減負促崗,激勵就業, 減免小微企業電費、稅收、租金。
企業招收待業青年,政府給予現金激勵, 實現“一個政策解決兩端”:保企業、穩就業。
這個時候,某些地方不要再折騰企業了,企業是此次貿易大戰最受傷的群體,也是貿易戰中最后的本錢。
15
幫助跨境貿易企業躲開火車對撞
美國海關系統故障期間,美國暫未征收關稅。
大家一片叫好,好像美國真的就不征收關稅了一般。
很多人可能覺得關稅與自己無關,只顧著口嗨。
但跨境貿易企業是中國的重要力量,是正在備受煎熬的群體。
如何幫助這些企業避開關稅的沖擊,成為權責部門的重要任務。最起碼我們要有自己的保護者手冊,怎么減少這個群體的損失。
大國斗爭掉下的一粒尖埃,對一個企業來說就是五指山。且美國海關故障10小時后,關稅系統已經恢復運行了!
我們手中有太多例子,無數跨境的工廠與貿易企業正備受煎熬。
他們每天都在關注美國的關稅政策,與美國客戶艱難溝通,希望有什么奇跡出現。
但我們不能等著美國關稅系統出現故障,更不能聽美由命。
整個國家,應該給這個群體一些實在的幫助。
16
人民幣幣值要穩定
人民幣國際化,就應該以生產力來錨定。
邏輯上來說,人民幣就應該是世界TOP1的硬通貨。
你有人民幣,就可以真正買到實際物品。
這個時候,就要大力推廣人民幣的國際化。
經濟動蕩背景下,人民幣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這也是硬通貨的覺醒。
現在的美國股匯債三殺的局面,那什么貨幣能夠具有更新的希望。
人民幣是可以買到幾乎所有商品的貨幣,這理所當然應該也是世界貨幣啊。
如果是世界貨幣,那它的穩定性就特別重要了。
17
數字人民幣全球結算
2025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正式覆蓋東盟10國及中東6國,覆蓋全球近38%的貿易量。
關稅戰不一定都要刺刀見紅,還要另外開辟對方最害怕的戰場。
美元最怕的是什么呢?
一是國債大甩賣;
二是美國信用崩潰;
三是支付系統SWIFT被繞過。
一旦人民幣能穩定運行,又有自己的支付體系,一種新的國際貨幣就有可能誕生。
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一定要思考得更深遠。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并重,安全和效率均衡。
18
股市穩定的重要性:堅定信心
股市這一局,暫時中國算是贏了。
在中美互相加征125%關稅的至暗時刻,除了第一天大意暴跌后。A股這數天一直在上漲,這是一種信心的堅定。
關稅戰之外,金融戰其實更加重要,股市也是雙手博殺的信心起點。
股市這一戰役,說明了國家對金融的控制是有效的。可能有些人還在說這可能干涉了市場,但這是非常時期必須是非常手段。
每0.1個百分點的波動,都牽動著1.8億股民、6.7萬億私募基金和43家千億市值科技巨頭的命運。
這不是粉飾太平,而是重拾對抗的信心。
19
對美征收服務性關稅
服務性關稅是美國另一命門,在這一塊美國占盡了便宜。
現在美國談到的貿易赤字,說的全是商品性關稅,但教育、金融、理財、知識產權等服務類關稅根本沒有計算。2024年美國服務貿易順差近3000億美元,而且利潤要高得多,何談“吃虧”?
最近,2025年4月份中國對美國開始對美國文化產品以及教育和旅游服務的限制。
這就是對服務類關稅征稅的起手式,這一塊才剛剛開始加入戰斗。
20
減持美債需謹慎,這是經濟核武
很多人說,這個時候就應該減持美國國債。
但這屬于“核武器”般的戰略威懾工具,需謹慎行事。
一旦大量拋售:
市場反應: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政府蒙受發債壓力。
匯率波動:減持美債可能導致美元貶值,影響中國外匯儲備價值。
因為我們也持有很多美元,對我們也是損失,適當減持才是正確的。
截至2025年4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約7590億美元,較歷史峰值減少約5577億美元。
核武器,有時候威懾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人民幣還沒有完全為成為全球化貨幣準備好,這個時候舊秩序是需要維持的。
21
香港堅持自由貿易
堅持自由港,不跟隨祖國大陸向美國加征34%關稅。
這是一種非常智慧的舉措,留下更多的可能。
香港的選擇,既是歷史基因的延續,更是現實利益的權衡。
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之際,香港以0關稅政策堅守自由貿易,為自身贏得發展空間,亦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種“開放破局”的樣本。
面對中美貿易戰,香港繼續作為中國對外經濟接軌的橋梁。
當年1949年的一些智慧,在這次又體現出來了。
22
不要再高喊自己全產業鏈了
不要再喊我們什么都能制造了,而且碾壓所有人。
在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的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中,只有中國擁有全部的工業門類。
這一點當然值得驕傲,但也要收斂一些。
給別人一點機會,少喊一點全產業鏈了。
每個國家都要生存,這樣暴露下去,更多人為了生存也會像美國對我們征收更多關稅。
23
進行價格控制,別急著找新出口
很多人會說,我們產品有競爭力,可以找其它出口,又不是只跟美國做生意。
全球誰能夠打贏我們的價格戰呢?
這個時候,反而不能急著搞轉口貿易。
在我們沒有辦法給予對方消費市場的情況之下,這些國家都要依賴美國。
我們的產業應通過制定統一的質量和服務標準,引導企業提升競爭力,并且避免惡性價格戰。否則的話,其它國家可能這個時候一起來反制我們。
小心被二次征稅,有些事情就算要做也只能靜悄悄的完成。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我們的企業應該團結起來,不要老是打價格戰,當技術能力都在我們手中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學學日本,一起來控制價格獲取更高利潤,而不是我們費盡心思幫助別人,最后還被反噬。
24
經濟學已失效:
特朗普與經濟學家只能活一個
在特朗普眼中,是沒有經濟學的。
可在經濟學界看來,貿易逆差是美國靠「美元+科技+消費」贏麻的伴生情形。
“特里芬悖論”就說了,美元霸權跟貿易逆差是共生關系。一國的貿易赤字和該國的經濟表現之間絕對沒有關系,特朗普聚焦雙邊貿易赤字的做法“非常愚蠢”且“毫無意義”。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沒有任何理由與所有國家實現貿易平衡。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關稅政策非常另類,他就是要打破一切傳統經濟學意義,你有什么辦法呢?
實事求是的講,畢竟36萬億國債如利劍高懸,這能全怪特朗普嗎?
25
這不是貿易戰而是秩序的崩潰
是的,這句話說到了本質。
為什么我們憂心忡忡,甚至有些害怕。
因為我們正目睹一場教科書級別的崩潰——貨幣體系崩潰、政治格局崩潰、世界秩序崩潰。這種級別的崩潰,普通人一生可能只會經歷一次。
前兩天,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的警告流傳甚廣。
是的,如果只是一場貿易戰,絕不可能引發如此震蕩。
因為這后面,明顯是全球化的重新解構,是人類文明的契約重寫,所有一切規則似乎都變了,甚至可能引發新的世界決戰。
雖然在一小部分野心家的眼中,混亂是向上的階梯。
但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核武庫時代的混亂誰能承擔得起?
26
世界進入強權時代
亂紀元,黑暗森林,達爾文主義。
禮崩樂壞,信用淪喪,毫無道德,反復無常,朝令夕改。
這樣的領袖,竟然贏得了這么多人的愛戴,而且他是美國的總統。
誰能想像,誰敢想像。
當美國單邊主義政策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時,全球秩序的重構已不可避免。
中國也要注意,不要老是講禮了,世界已經進入強權時代。該出手的時候還是要出手,特別是在保護自己企業的時候,否則我們的055大驅的意義何在?
世界已經進入強權時代,不能再溫柔示人,別人覺得你軟弱可欺。
27
最后的底牌:軍事實力
如果所有的制裁都沒有用的時候,最后的對抗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呢?
從冷對抗到熱對抗,從勒索到搶劫都有可能。
當用盡了所有手段都達不到目標的時候,物理上的銷滅就有可能到來。
在中美貿易戰的博弈中,軍事力量作為國家戰略的“底牌”。
甚至核力量,可能才是最后的談判籌碼。
沒有人希望走到這一步,但的確在可能走向這一步。
28
重新定義“全球化”:中國方案
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轉的,只是當年的設計者想毀掉自己的創造。
我設計了一切,我要毀掉這一切。
可在AI的時代,全球化甚至更加重要。
這個時候能夠再次推動全球化的,只有G2的另一個國度。
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選擇“以穩制亂”。
最后重新定義“全球化”:中國方案。
如果局限在貿易戰,就算贏了,最后還是一片廢墟。
應該開辟新的戰場,給予人類新的希望。
人類文明,難道一定要在彼此的屠戳中走向毀滅嗎?
這可是一個全新的AI時代,還有那么廣闊的星辰大海沒有探索呢?
有沒有新的生產方式?
有沒有新的生產關系?
有沒有新的碳硅命運共同體?
我們要給人類一個新的藍圖,一個新的契約,一個新的希望,一個新的頂層設計。
結局,終究全在于自己
這當然不是一場貿易戰,這是全球秩序的重構。
有誰能夠想到:
這世界正在重回肉弱強食、以鄰為壑的叢林狀態。
歷史上這類情況,往往導致群氓的崛起以及法治衰落。
這個時刻,我們更需要:
清晰邏輯,高度理性,深邃決策。
當然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團結一心,沒有誰可以擊敗這個14億人的市場。
所有的一切,主動權還是在于自身。
借助這次的戰機,重新改革自己。
這需要我們要有足夠的消費能力;
這需要我們有開辟新戰場的能力;
這需要我們有規劃全球化2.0的能力;
這需要我們有對人類未來的頂層設計能力。
更不能過于樂觀,特朗普上任還不到100天。
先是對國內大刀闊斧改革,天馬行空百無禁忌。
對外則收巴拿馬運河、買格陵蘭島、退群,加征關稅。
這一切,最核心的還是為了最后G2的對決。
最近美國豁免了部分“對等關稅”,有人說特朗普服軟了。
真的太想當然了,新舊秩序的交替,一切才剛剛開始。
01
02
03
04
05
06
07
▼ 訂閱Q&A
Q:《99天,打開理性思考之門》課程適合怎樣的人群閱讀?
A:沒有年齡限制,適合重視理性思維培養,希望能獨立思考的人群。
Q:課程的授課方式怎樣?
A:本課程為電子文本形式,是由27本必修課原著的精簡版+30本選修課原著的精簡版組成。可入群討論學習。
Q:購買課程后是否可贈送朋友?
A:購買后,您可選擇自己閱讀或贈送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