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發動機,也沒有螺旋槳,
氣球一放氣為什么會飛走?”
“如何將不同速度的風
轉換為穩定的電?”
“高鐵為什么被設計為子彈頭?”
“秘密在于……”
4月12日
在第10屆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
青少年組決賽現場
19位參賽選手
用生動有趣的講解
破解謎題
將深奧的科學知識娓娓道來
這些小小少年
最小的只有8歲
他們中
既有善于從生活細節中
挖掘問題的小觀察家
也有癡迷于硬核科技的發燒友
這群“追科學”的少年有點“酷”
“為什么敖丙把水變成冰后,申公豹就無法施展法術?”“敖丙在深海落淚,淚水為什么是向上浮?”來自崇州市辰居小學校的劉璽銅,看完《哪吒之魔童鬧海》提出了兩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他運用“冰不導電”的原理解釋了第一個問題,并通過現場實驗演示了“海水密度大于眼淚,因此淚水會上浮”的科學現象。
“上海中心大廈為何能在大風中‘優雅搖擺’?港珠澳大橋為何能抵御臺風?”來自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館的8歲小選手余昊宸,以《風洞:地面上的天空,科技騰飛的翅膀》為題,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風洞的原理及其廣泛應用,將復雜的空氣動力學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的語言。
來自成都市溫江區東辰外國語學校的江舒瑤手握一把長嘴壺登臺亮相。這位小選手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她還是成都非遺長嘴壺茶藝第六代傳承人。“修長的嘴壺形成天然的冷卻管,當沸水順著嘴壺下降,水溫也會隨之降低。”現場,她手持長嘴壺一邊行云流水地展示著茶藝絕活,一邊在講解中揭示了“非遺長嘴壺與茶葉的秘密”,讓傳統茶藝展現科學魅力。
這些小小少年們講解的內容豐富多樣
既有探索宇宙奧秘的天文主題
也有研究動植物特性的生命科學
既有前沿的AI技術和腦機接口
也有貼近生活的保暖原理和近視預防
還有非遺文化和方言保護
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引人入勝的講解
臺上,他們是妙語連珠的科普小達人
臺下,他們是充滿好奇的追夢少年
面對提問
他們回答道
為什么選擇這個演講主題?
“因為我喜歡青蛙,在草叢與它相遇時,會有一種非常興奮的感覺,對它既恐懼又好奇。”
“電影里看到敖丙在海里落淚,眼淚朝上流,心里很疑惑:難道萬有引力失效了?”
“我之前參觀一個航空博物館,里面有很多航空知識,我對這些知識很好奇。”
“我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很喜歡四川話,想用AI來保護方言。”
長大想做什么?
“兩棲爬行類動物學家。現在有一些青蛙屬于瀕危物種,需要人工繁育,我也可以當人工繁育的飼養員。”
“我想當飛行員。”
“想當科學家。”
“想當茶藝師,在茶館里工作,給大家科普長嘴壺的原理。”
你覺得科普是什么?
“就是把你自己喜歡的知識講給別人聽。”
“就是把生活中奇妙的現象總結出來。”
“把自己學到的科學知識講出來,普及給大家。”
“把看似感覺很枯燥的一些定義,讓它簡單化。”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文字:白芳
視頻:唐建軍
值班編輯:蘇吾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