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示愿意談判,但美國仍然對華加征了145%的歷史最高關稅。
在美國兩百多年的建國歷史上,這是最高的關稅記錄。4月8日,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講話時承認,他的關稅“有點爆炸性”。但除此之外,他什么也沒說,他一直在為自己的做法辯護,聲稱這是在鼓勵那些有“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國家做出讓步。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70個國家與美國接觸,試圖取消關稅。而特朗普則表示,美國將開始與日本、韓國以及其他國家談判。
對我們而言,145%的關稅落地,到底意味著什么?
這一舉措,已經招致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
對我們來說,情況也同樣不樂觀。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會導致美國經濟衰退的話,那么我國作為被加征關稅的一方,宏觀經濟也必然會承受極大極大的壓力。
宏大敘事和個人沒有太大的聯系;但就145%的關稅而言,一定會影響到幾乎所有人。
單單是富士康,在國內就有幾十萬的員工,如今這些普工的底薪只有兩千多元,如果繼續壓縮成本的話,他們的收入就會大幅減少。
第二個選擇就更可怕了,富士康一旦把全部產能轉移到國外,不管是東南亞還是美國本土,這就意味著國內富士康幾十萬員工,必然會面臨丟失工作的痛苦。
如果是2018年,工作沒了我們可以說大不了再找就是;但今天是2025年,宏觀經濟今時不同往日,就業的嚴峻形勢想必每一個人都深有體會。
這不是假設,而是現實。
就在特朗普提出對華加征145%的關稅之后,美國已經在討論要求蘋果把產業鏈搬回美國本土的可能性。
而這,還僅僅只是蘋果一家公司帶來的影響。
在蘋果產品之外,中美每年還有高達數千億美元的貿易額。
去年,我國在美國那里賺到的貿易順差就是3600億美元,也就是一萬億人民幣,這一萬億元的貿易額,背后同樣還是千萬人的工作崗位和就業。
而100%的關稅,就意味著徹底堵死了和美國貿易往來的路徑,屆時國內制造業的選擇也只有兩個,要么在國外生產,要么大幅降低工人工資,以此來減少制造成本。
降薪潮,可能是一個必然會到來的現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趨勢更加值得我們警惕,那就是失去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后,全球其他經濟體可能要面臨來自我國商品的“傾銷”。
生產是不能斷的,尤其是這種萬億級別的貿易額沖擊減少;對我國而言,必然需要找到類似的缺口來彌補。
歐盟是一個選擇、東南亞也是一個選擇,但這些國家或經濟組織,都無法消耗我國龐大的產能,而且也不能像美國那樣,給我國提供貿易順差。
美國背后靠的是美元,特朗普為什么認為美國吃虧了?本質上是因為美國負責印鈔,然后通過向他國提供貿易順差來向全球輸出“流動性”,而美元印鈔是以債務為代價的。
美國之所以是全球最大的債務國,是因為美元為全球提供了流動性。
在100%的關稅影響下,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銳減,其他類似的經濟體或組織,都難以為我國提供36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因為他們承擔不起如此高額的債務。
就在特朗普對我國加征145%的關稅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致電我國,其中不僅僅提到了貿易關稅,也談到了對我國商品進入歐洲的擔憂。
換言之,歐盟幾乎已經明確表態,歐盟無法扮演美國類似的角色,大量購買我國制造的商品。
如果歐盟都無法承擔,類似越南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更無法承擔。
盡管去年中越貿易額較高,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轉口運往了美國,如今美國把這條路一堵,越南也就沒有那么強的需求來進口我國商品。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情形。
白宮新聞秘書卡洛琳·萊維特在4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特朗普在前一天已經與日本首相進行了交談,美國將尋求達成協議。
萊維特說,特朗普已經要求他的顧問“與每一個打電話給美國要求達成協議的國家達成量身定制的貿易協議”。
這是最可怕的情形。
這意味著,美國有可能制定一個“把我國排除在外的貿易秩序”。
從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到4月9日正式生效,全球范圍里,我國的表現應該最強硬的,這可能也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
因為我國的強硬,他就更好把和其他國家達成協議,在某種意義上,我國的反制讓特朗普額外加征50%的關稅,這一點“讓其他國家有所畏懼”。
這反而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效果,那就是對其他國家起到震懾作用。
特朗普的高級貿易官員格里爾說,“美國巨大而持久的貿易逆差已經形成了30多年,它不會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但所有這一切都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如果美國真的和越來越多國家達成協議,而我國和美國的談判還沒有實質性進展的話,這對未來的中美貿易協議的達成,非常不利。
因為美國和其他國家達成協議的前提條件,已經愈發明顯,那就是要求他國也提高對我國的關稅,防止再次出現2018年之后的情況,轉口貿易繞開美國對華關稅。
最終,我們當然不能改變特朗普;正如杰克馬在2018年時期說的那樣,你連你媽媽都改變不了,怎么能渴望改變特朗普?
最壞的情況是,如果做不了美國的生意,那么我們還有14億人的生意可以做。
但這里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拒絕內卷,提高收入,這樣這樣,人們才有時間有閑錢去消費,而不是只能夠忙于工作生產本身。
或許,是時候和美國說再見了;這一次在我國幾十年對外開放的歷史上,可能是最嚴峻的一次;過去我們是主動對外開放,訂單就蜂擁而至。
而這一次,當美國主動對我國關閉大門的時候,我們也是時候嘗試做14億人的生意了。
反過來看,提高本國人民的收入和更多的業余時間去消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進步呢?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對華的關稅,反而也是促使我們轉型的好時機。
是時候離開過去的舒適區了。
這一點對中美而言,皆是如此。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