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河市強制要求更換新招牌事件發生至今,已經快一個星期了,但三河市方面針對此事至今沒有任何的對外公告,向社會解釋說明為什么三河市要執行禁止使用紅藍黑,3216塊的商戶招牌無論新舊,全部都要撤換,整個城市的紅都要變綠,甚至離譜到兒童醫院的紅十字變成了“ 綠十字”,醫院門診的“門診”兩個紅色字體變成了識別度極低的“灰白色”,等等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這幾天最大的疑問就是三個字“為什么”,也想問問三河市官方究竟怎么啦?
為了弄清楚真相,人民日報旗下媒體人民網的記者,從4月8號到4月10號,深入三河市進行“明白暗訪”,跟多位在此次更換招牌的商戶溝通了解清楚,證實了當地以“口頭通知”的形式,簡單根據“紅藍黑”色的標準判定了商戶此前一直在用的招牌“不符合要求”,必須進行整改,一個小小的門面招牌就要花掉商鋪最少2000塊錢,沒有任何相關的補貼,把責任全部落在商戶自己身上。經過三天的調查以后,4月13號,人民網,人民日報幾乎同時發聲,三河市“強換商鋪招牌,當心砸壞了營商環境”,得到無數網友的認同,但很可惜,三河市包括上級廊坊市的有關方面至今保持“沉默”,這樣的冷處理讓大家都覺得不應該如此。
由于遲遲等不到答案,人民網本著為老百姓找出真相的責任感,二度發文評論“三河市強換商戶招牌,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認為相關單位一直保持沉默,冷處理只有讓公眾激發更多的輿論和質疑,如果連直面問題的勇氣的問題都沒有,又如何服眾,為大家以后做更好的服務呢?不得不說,人民網這次真的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啊。
城市的規劃需要科學的管理,口頭下達指令而沒有任何的正式文件,妄圖把指導性的意見當作指引的法律條文,這樣的做法就是明顯的不妥。大家想問的是,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跟大家說明真的有那么難,即使有錯,就不能拿出認錯的勇氣嗎?
事情發生至今,已經有數十家不同的媒體報道跟進此事,就連人民日報也針對此事發表長文進行報道,就意味這個事情,絕對不是靠冷處理降熱度的方法可以過關的,大家也都在盯著呢?就像人民網評論所說的,希望三河市有關方面能夠盡快給大家一個滿意的回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