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孤高氣傲,能入得了他的眼的人很少,而作為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則是其中一人。
195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隨后此消息也傳到了蔣介石那里。蔣介石看著十大元帥的名單,暗暗思量,突然用手指向陳毅感慨道:“這個人太厲害了。”
陳毅能被授予十大元帥的軍銜,軍事才能自不在話下,但其人之厲害,并不只單單表現于此,這一切也都要從他年少說起。
勤奮好學,憂國憂民
陳毅的父親叫陳昌禮,在當地頗有才氣,彈琴下棋、寫書作畫無不精通,平日還會吟詩作詞,陳毅的母親黃培善性格果敢剛毅,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教育孩子也頗有方法。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下,陳毅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三歲開始讀書寫字,五歲便學習了《千字文》。
1917年,陳家家道中落,甚至連學費都拿不出,陳毅只好中途輟學,恰巧遇到免費就讀的成都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剛剛創立,便和哥哥一起報考,并被順利錄取。
1919年6月,未滿18歲的陳毅隨同成都第一屆留學法國勤工儉學學生起程前往法國。前往法國的路線需要先去上海,然后由上海乘遠洋船只赴法國。
當時的上海正處于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心。在上海所見所聞皆給陳毅的思想帶來巨大的激蕩,求民主、求科學、反帝反封的種子在心中逐漸萌芽。
同年10月陳毅到達法國,新的學習生活正式開始。學習法文的同時,陳毅還被分配到一家鉗工車間做雜工,他在這里感受到了工人們的困苦及資本家無情地剝削,心中對資本主義的向往就此幻滅。
隨后陳毅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他閱讀了大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作品,在心底開始慢慢接受這一思想,并積極投身到學生的各種政治斗爭中。
1921年,因發動和領導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陳毅和蔡和森等人被法國當局押上“寶勒號”船遣送回國。也許,這對陳毅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本就憂心國民的他終于回到了祖國的土地上。
2年后,陳毅赴京并進入了中法大學學習,后經李大釗等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許是受家庭因素的影響,陳毅從小就喜愛文學,曾經想立志當一個文學家。
回國之后,陳毅在探索救國之路的同時,一邊追逐著自己的文學之夢。短短2年,陳毅光長篇小說就創作了20多篇,雜文、詩歌、翻譯、評論數量也很繁多。
投筆從戎
1925年底,陳毅想去黃埔軍校學習,但這一想法遭到黨內一些人的指責,稱他是一種小資產階級意識和軍事投機。
隨后國內段祺瑞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慘案,陳毅為爭國權參與了其中的群眾游行,親身經歷這次血腥的屠殺,血的教訓讓陳毅更加堅定了軍事革命的決心。
隨著國民革命軍大舉北伐,陳毅受李大釗派遣,回四川從事軍事運動,開始了自己的革命軍事生涯。
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陳毅一路南下并加入了南昌起義部隊,最開始也只是一名團指導員,了解陳毅才華的周總理對此表示歉意。陳毅則滿含真情地回應道“只要拿武裝我就干”。可見當時的陳毅對投筆從戎的路走得非常堅定。
隨后陳毅與朱德等組織發動了湘南起義,在井岡山與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陳毅因傷留下修養,與項英一起領導留下的紅軍和游擊隊,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在這三年的時間里,陳毅與戰士們的生活異常艱苦,時常風餐露宿,甚至徘徊在死亡邊緣。
1936年,由于內奸出賣,陳毅在返還梅山時遇到敵軍圍捕,便暫且隱藏在一個山坳里。敵人放火燒山,恰巧當時下雨,只好改為圍山抓捕,直到天黑才走。陳毅用刀硬生生地在陡坡上開拓了一塊一尺寬、五尺長的平地,藏在里面休息。
后來敵軍從內奸嘴里知道山上有高級將領,便又圍山搜捕了二十余日才離去。在這種困境之下,陳毅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寫下了《梅嶺三章》,表現了他現身革命的決心和大無畏精神。
抗日戰爭爆發后,陳毅積極與國民黨地方政府談判,推動合作抗日和紅軍游擊隊改編。
在率領新四軍開辟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時,陳毅為了打開群眾工作的突破口,選擇先拉攏當地的頭面人物紀振綱。
陳毅真誠的態度及光明磊落的言行打動了紀振綱,他對新四軍干部說:“你們陳司令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真是文武全才”。
陳毅的軍事才能在戰場上更加凸顯。黃橋決戰拉開序幕前,軍隊里有三種不同意見,一種反對黃橋決戰,一種是固守黃橋等待援兵到來,第三種則是陳毅的意見,主張單獨決戰。
毛主席肯定了陳毅的意見,而黃橋決戰便是在這種背景下打起來的。陳毅制定以黃橋為中心,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案。
最終殲滅敵軍11000多人,取得勝利,連被俘獲的敵軍第七師參謀長都稱贊說:“陳毅的戰略部署真實出其不意啊。”
皖南事變后,形勢危急,陳毅出任了新四軍代軍長,與劉少奇等一起重新整編部隊,進行經驗總結,加強黨的領導和部隊思想政治建設,使新四軍發展成為馳騁大江南北、威風凜凜的抗日鐵軍。
外交建樹
陳毅不但軍事才能卓越,外交領域也頗有建樹。1958年,陳毅兼任外交部部長。通過友好協商與談判,解決與鄰國的邊界問題,在國際事務中堅持反帝反霸的原則,為祖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5年,陳毅在人民大會堂首次舉辦國外記者招待會,在回答記者的提問中,闡明了中國的外交政策以及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和態度。還就印巴沖突、中日關系、美國侵略越南等發表了重要講話。
這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及強烈反應,日本《朝日》新聞認為陳毅的記者招待會“具有巨大的逼人力量”。
無論是文學素養,品德涵養亦或是軍事外交才能,陳毅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許這是另蔣介石對其刮目相看,稱贊厲害的原由。
更令我們今人銘記的則是在那山河飄搖,戰火頻發,艱難困苦之際,陳毅挺身而出,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這種精神值得肯定,且永恒不滅,永遠閃耀在歷史的星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