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雨
2025年開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一路長虹,期間恒生指數最高反彈超20%。但就是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做多氛圍,依然止不住匯通達網絡(09878)的頹勢。
過去30個交易日,匯通達網絡股價從22港元的高點直線下跌至11港元附近。作為曾經中國下沉市場最大的電商平臺,匯通達網絡的市值一度在2022年沖到約360億港元,如今卻僅剩巔峰期的五分之一還不到。
【業績全方位、大幅度下滑】
2024年,匯通達網絡實現收入601億元,同比-27.1%;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39.84%。
更讓人絕望的是,各細分業務幾乎無一幸免的全部下滑。
匯通達主要是為中國鄉鎮零售門店提供B2B的商品服務,一端連接上游商品供應鏈,一端連接下沉市場的零售“夫妻店”,核心業務有兩塊,一是交易業務,二是服務業務。其中交易業務是指匯通達向供應商采購,然后再將商品提供給會員零售門店及渠道合作客戶,匯通達在整個環節中作為中間商賺差價;服務業務主要是指向產業價值鏈上的零售門店和渠道合作客戶售賣門店SaaS+及商家解決方案,實現“幫買”及“幫賣”。
2024年,匯通達網絡交易板塊和服務板塊分別實現收入593億元、6.1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7.4%和6.8%。將交易板塊進一步展開,消費電子/家用電器/農業生產資料/交通出行/家居建材/酒水飲料等細分領域增速分別為-22.3%/-24.1%/-39.1%/-37.3%/-36.4%/-48.2%。
緊隨盈利問題而來的是現金流問題。
2024年,匯通達網絡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2.75億元,這一數據不僅較2023年的4.71億大幅下滑超40%,也創下了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3年-2024年,公司賬上現金及等價物從37.49億降至27.81億,而同期短期貸款卻從3.85億暴增至11.32億。
核心業務全線潰退,現金流趨向惡化,匯通達的基本盤已經開始動搖。
事實上,即便拋開短期表現不談,把匯通達網絡放在歷史的長鏡頭下去觀察,公司也根本無法經得起時間檢驗。
2022年之前公司長期虧損,可查的數據是僅2018年-2021年的累計凈虧損就高達近15億,2022年扭虧,2023年實現增長,到2024年又陷入斷崖式下滑,且這三年的盈利還遠未覆蓋之前的虧損。
某種程度上,匯通達網絡似乎始終沒有找到一種可穩定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過去沒有,今后更難。
【上限鎖死,AI不是救世主】
匯通達網絡所在的B2B下沉市場正面臨兩座大山的壓迫。
其一是農村空心化。
根據官方數據,自1985年至今的40年時間,我國自然村數量減少約150萬個,行政村數量也縮減近50萬個,全國農村宅基地閑置率在2019年已達18.1%,部分地區甚至超過80%。相當一部分具備消費能力的年輕人已經進城,留下的多是沒有什么支付能力的老人,且這部分人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其二,農村網購化。
第五十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突破11億人,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3.13億人。
和十年前完全不同,今天中國農村的物流體系已高度發達,不僅“三通一達”的快遞可以到村,就連順豐也在自建鎮級集散點和農村驛站。
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經過2024年農村末端網絡建設,順豐在全網超過3萬個網點基礎上發展村級共配驛站合作點超過10萬個,網絡服務縣級覆蓋率98.9%、鎮級覆蓋率95.1%、村級覆蓋率96.8%。
隨著基礎設施愈發完善,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各大電商平臺順勢完成低成本、高效率下鄉,結果就是即便留在農村的人,消費習慣也在過去幾年逐漸轉移到了線上,而不是去鄉鎮的零售門店。據統計,現在全國每天約4億件快遞包裹被攬收,其中1億多件在農村地區流動。
總量打不開空間,存量還面臨擠壓,下沉市場B2B平臺可謂夾縫求生。
匯通達將AI作為自己的“救命稻草”,按照公司在2024年業績交流會上的表達,未來三年將核心聚焦AI戰略,加速“AI+智慧供應鏈”“AI+SaaS”“AI+智能終端與機器人”三方向布局,目標AI帶來的服務收入占比超50%,產業增值服務客戶占比超50%,綜合AI、SaaS相關服務收入超過12億元。
AI概念短時間內讓匯通達網絡獲得股價暴拉,但終究還是曇花一現,隨即便陷入無休止的下跌。
歸根結底,匯通達更多的還是在蹭概念,因為AI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增量需求問題,基層零售店本質上還是靠熟人獲客,不會因為技術升級就能顯著提升流量,況且在銷售萎縮背景下,很多零售門店其實已經失去了數字化改造的動力和必要性。2024年,匯通達網絡的SaaS+訂閱用戶總數同比下滑18.1%,付費SaaS+用戶同比下降20.6%。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生產和消費的距離越來越近,B2B服務商的角色定位也越來越尷尬。
“京東掌柜寶”,“阿里巴巴零售通”,這些都是以B2B形式向線下零售店提供采購貨源和SaaS服務,商業模式與匯通達類似。成立于2015年的阿里零售通一度坐擁150萬家門店客戶,覆蓋中國20%以上的夫妻店,是國內當之無愧的第一快消B2B平臺。但在去年3月,這一平臺已宣布暫停運營。
如果匯通達還是找不到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與戰略,恐怕也將面臨生存還是毀滅的哈姆雷特之問。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