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息又降了!
”最近,小夏發現,地方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利率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整體來看,中小銀行不同期限存款利率調整幅度在10個基點到80個基點之間,中長期限的降幅更大。(北京商報20250407 錢江晚報20250411)
當下,隨著各地中小銀行利率普降,不同區域銀行之間的利息差距逐漸縮小,大家也就不得不重新審視:該如何打理錢袋子了?
業內人士認為,不少銀行在負債成本管控問題上依然存在挑戰,在當前利率下行的預期下,投資者需跳出“期限越長收益越高”的慣性思維,通過“短期存款+穩健理財+適度風險資產”的三層配置框架應對利率波動。
有專家表示,在當前存款利率處于下行通道時,居民可從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投資能力等出發,做好適合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如果追求穩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國債等產品。如果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適當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黃金等產品。(錢江晚報20250411)
近年來,從居民理財偏好來看,也確實發生了不少轉變。《2024年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行為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市場波動后,居民對于各類資產的增配意愿普遍增強。除了銀行存款類資產,債券類資產的增配比例連續三年不斷提升。公募基金的配置也有所回升,達到了35%。不過,整體來看,相比權益類資產,我國居民還是更偏愛固收類資產。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少投資者的理財觀念陸續轉變為“風險認知下的資產增值”。
在期望收益和實際收益的落差方面,差值在不斷縮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對理財收益的態度逐漸恢復理性,對風險收益的一致性的理解逐漸加深。從實際收益率來看,相比以往有所提高,預期“保值、不虧就好”的居民占比出現下滑,預期收益在0%到5%的居民占比出現提升。數據顯示,結合居民配置產品類別來看,收益的改善很大程度歸功于居民大比例的資金配置在銀行存款和債券類資產類低風險但收益相對確定的資產。
這樣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可能得益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理財和金融知識,學會在市場中逐漸調試自己的風險收益匹配度。數據顯示,去年居民對自身理財能力的信心達到了歷年調查的最高值,收看財經新聞和咨詢專業投資顧問的居民占比均為38%,而選擇朋友熟人推薦、社交媒體推薦的居民也越來越多。
不過,居民在持有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持有時間普遍都不太長。以基金為例,整體持有仍呈現短期化特征。從選品角度來看,波動性是影響居民長期持有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投資者會基于基金的短期業績表現頻繁申購贖回。在篩選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頻繁申贖看似增加了投資的機會,實際只會增加購買成本以及面臨擇時錯誤的風險。
其次,投資期限可能會和居民在選擇基金時所關注的重點要素相關,單獨依賴別人的推薦或者停留在一些表面數據而選擇產品的話,是很難做到長期持有的。此外,投資期限也和理財規劃目標相關,適當進行理財規劃是可以幫助居民更好地厘清自己在各個時間的財務需求,并根據目標的性質和期限來匹配不同持有期限、不同收益的資產類別。通常,養老和教育目標規劃大多超過五年甚至更長。當理財規劃服務于養老和教育目標的時候,居民對于投資品類的選擇以及風險的承受程度就有了更明確的標準。專注目標將也有助于降低其它噪音對長期持有的影響。
溫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為個股推薦。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