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實力派女演員童瑤或將加盟 TVB的"寒流"困境早已不是秘密。根據最新財報,這家曾經叱咤亞洲的電視王國連續五年虧損,2022年更是創下8.07億港元的巨額虧損。演員薪酬體系崩塌,一線小生花旦月薪被曝僅有3-5萬港元,不及內地十八線網紅一場直播的收入。 制作預算捉襟見肘,被觀眾調侃為"豪門劇里的魚蛋粥都喝不起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童瑤這樣級別的演員加盟,表面看確實像"明星下鄉",但細究之下,這或許是一場精心計算的雙向奔赴。 對童瑤而言,TVB可能正是突破發展瓶頸的跳板。在內娛市場,85后青衣們正面臨殘酷的年齡危機。當30+的女演員還在爭奪少女角色時,TVB早已建立起成熟的職業女性角色體系。從 更重要的是,TVB仍是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內容輸出平臺之一,其制作的劇集在東南亞華人圈、歐美唐人街具有不可替代的傳播力。對于渴望突破地域限制的童瑤來說,這無疑是塊值得開拓的新大陸。 TVB的算盤同樣精明。近年來,這家老牌電視臺為扭轉頹勢使盡渾身解數:與優酷合拍《新聞女王》,邀請內地編劇加盟,甚至讓曾志偉回巢救急。但真正缺乏的,是一個能同時撬動內地市場與海外華人市場的"支點"。 童瑤恰好符合這個定位——既有內地觀眾緣,又具備港劇需要的精英氣質。與其說是TVB請來了童瑤,不如說是雙方在全球化布局中找到戰略交匯點。這種合作模式早有先例,胡杏兒轉戰內地后片約不斷,王浩信參加《演員請就位》收獲熱度,證明兩地人才流動能創造雙贏。 當然,質疑聲并非全無道理。TVB僵化的制作體系、過度商業化的運作模式,都可能成為演員創作的桎梏。 但對于敢于跨界的藝人來說,風險往往與機遇并存。正如當年章子怡勇闖好萊塢時遭遇的質疑,真正的表演者從不在意舞臺的大小,而在乎能否找到表達的空間。 童瑤與TVB的這次"牽手",或許將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華人娛樂產業變革的絕佳樣本。當越來越多藝人開始這種"降維"或"越位"的嘗試時,娛樂產業的版圖終將被重新繪制。到那時,人們或許會恍然大悟:原來所謂的"低就",不過是先行者看到的更遠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