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事競爭又開始了!印度海軍剛簽下26架陣風-M艦載機的大單,不僅如此,印度空軍還放出風聲,要再買114架陸基版陣風,目標直指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和梟龍Block3。
幾乎同一時間,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訪華,傳出要采購40架殲-35AE隱身戰機的重磅消息,甚至可能拿到部分技術轉讓。
印度砸錢買老牌戰機,巴基斯坦卻盯著未來技術,這次新戰機的較量,到底會怎么發展?
這兩國的動作,一個砸錢堆數量,一個押注新技術,瞬間把南亞上空的緊張氣氛推到頂點。
先看看現在的局面,巴基斯坦空軍手握150多架梟龍戰斗機,Block3型號裝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能掛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制空能力不容小覷。
再加上36架殲-10CE,同樣是雷達和導彈的頂尖配置,巴基斯坦空軍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反觀印度空軍,雖然有200多架蘇-30MKI和36架陣風,但蘇-30MKI的航電和武器系統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陣風雖然號稱四代半,但面對巴基斯坦的最新戰機,優勢并不明顯。
尤其在空戰中,雷達探測距離和導彈射程往往決定勝負,巴基斯坦的裝備在這兩項上已經不落下風,甚至略占上風。
印度的算盤打得挺響,26架陣風-M艦載機,主要給印度海軍的航母用,目標是巴基斯坦海軍。
巴基斯坦目前沒有航母,海上作戰能力偏弱,印度顯然想借陣風-M拉開差距,鞏固自己在印度洋的空中優勢。
更別說陣風-M還能執行多樣化任務,從反艦到對地打擊,樣樣拿手。
印度清楚,單靠現有的蘇-30MKI和36架陣風,已經壓不住巴基斯坦的勢頭,只能靠數量堆砌,爭取在規模上找回點面子。
巴基斯坦反應迅速且強硬,殲-35AE作為隱身戰機,代表了五代機的技術門檻。
如果巴基斯坦真能買到40架,等于直接把印巴空軍的較量拉到了新緯度。
殲-35AE不僅有隱身性能,航電系統和武器配置也遠超陣風,空戰中能輕松占據主動。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有望獲得部分技術共享,這對他們的航空產業來說是個重大機遇。
造戰機的本事一旦上來,巴基斯坦空軍就能更靈活地升級裝備,甚至自己動手改進型號,徹底甩開對外部供應的依賴。
回過頭看,在2010年之前,印度空軍憑借蘇-30MKI戰機的絕對數量和明顯的技術優勢,牢牢壓制住了巴基斯坦。
那時候巴基斯坦的F-16雖說不錯,但數量少,型號也老,很難跟印度的機群抗衡。
可從2007年開始,情況變了,中巴合作的梟龍戰斗機開始服役,Block2和Block3型號一步步升級,雷達、導彈、航電全線開花,直接對標印度的主力戰機。
2010年后,巴基斯坦又引進了殲-10CE,還裝上了ZDK-03預警機,空戰體系一下就完善了。
反觀印度,雖然2016年引進了36架陣風,但采購過程拖拖拉拉,價格還被炒得老高,實際戰力提升沒想象中大。
陣風畢竟是上世紀的技術,雖然改進了不少,但跟最新的四代半戰機比,雷達和航電已經不算頂尖。
更別說五代隱身戰機,那是完全不同的玩法。
隱身戰機的優勢在于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陣風再厲害,雷達也掃不到隱身目標,空戰基本就是挨打的份。
印度海軍的陣風-M雖然能增強海上力量,但面對巴基斯坦空軍的殲-35AE,跨軍種的對抗效果恐怕有限。
印度自己的隱身戰機項目AMCA,首飛時間一推再推,短時間內根本指望不上。
跟俄羅斯合作的五代機計劃早就黃了,美國的F-35又不可能賣給印度。
沒辦法,印度只能繼續買陣風,哪怕價格貴得離譜,也得硬著頭皮上。
在巴基斯坦這邊,情況完全不同,中巴合作這么多年,技術共享和聯合開發早就成了常態。
從梟龍的生產線到殲-10CE的引進,巴基斯坦的航空工業已經能自己玩出花樣。
如果殲-35AE加上技術轉讓,巴基斯坦的飛機制造實力很可能會一躍超過印度。
十多年前,印度空軍還是南亞天空的霸主,巴基斯坦只能靠少量F-16苦苦支撐。
可現在,巴基斯坦靠著靈活的合作和技術積累,一步步追了上來,甚至開始反超。
印度呢?砸錢買陣風,確實能撐一陣子,但技術上的短板不是錢能補齊的。
殲-35AE的出現,就像一記重拳,直接打在印度空軍的軟肋上。
未來幾年,印巴空軍的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印度想翻盤,除非有奇跡發生。
資料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