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危到出圈!閬中這位老人用瀝粉貼金“復活”千年門神
4月7日上午,在閬中古城筆向街龐門書院,一扇斑駁的朱漆大門前,今年66歲的張桅正手持羊毫筆,在門楣上細細勾勒著秦瓊、尉遲恭的盔甲紋路。金色瀝粉在陽光下閃爍,與青磚墻交相輝映,仿佛穿越了2300多年的時光。這位省級非遺傳承人用20年時間,修復、繪制門神2000多對,讓閬中門神畫從瀕臨失傳的困境中走出,在新時代綻放出獨特的藝術光芒。
與門神畫結下不解之緣
筆者了解到,張桅原來在閬中印刷廠、閬中綢廠從事設計工作,在朋友眼中是有藝術功底的人。2000年,隨著古城古玩熱興起,很多朋友找他修補古董門窗。在修補過程中,他對門神畫這樣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拜師學藝,查閱相關資料后,他了解到閬中門神畫在川東北地區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帶動作用。
據張桅介紹,閬中古城的“門神”,既有張飛、秦瓊、尉遲恭等“武門神”,也有仙童、財神等“文門神”,還有“祈福門神”。閬中“門神”很“復古”,閬中古城現在還保留下來的清代“門神”,大多數都是手持斧鉞的“神荼郁壘”形象;閬中“門神”還很“出彩”,在用色方面繼承了敦煌壁畫的明快和濃重。閬中“門神”講究頂天立地,門有多大,“門神”就畫多大。閬中“門神”又很“精巧”,制作一套“門神“,需要經過勾勒、粉本、填色貼金、瀝粉等數十道工序。
當時,張桅正修繕本源堂一對“門神”,發現門楣上褪色的門神畫線條依然剛勁有力。“這些畫承載著閬中的歷史記憶,不能讓它們消失。”他決定從事門神畫修復工作。
2000多對門神畫重放光彩
“畫‘武門神’講究兩肩兩腳,四平八穩。”張桅說道。為了使門神畫經久不褪色,畫師通常采用礦物顏料來作畫,并調以適量的膠水加以固定。其中“瀝粉貼金”這種方法,就是閬中門神畫的獨特技藝。首先,需以膠礬水調和白堊土勾勒輪廓,再填入礦物顏料,最后貼上金箔。為還原古法,張桅經常走訪川北老藝人,查閱地方志。“傳統顏料都是天然礦物,朱砂、石青、赭石,每一種都要研磨數十遍才能上色。”張桅說。
張桅告訴筆者,他干這行已經有20年了,2000多對門神畫經過他手重放光彩。最初,他以修補門神畫為主,后來開始創作,他追求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其業務也從單純的古城“門神”修復,到院落“門神”的繪制。除了閬中,周邊很多縣(市、區)也邀請他去。
繪制一套“門神”,需要經過勾勒、粉本、填色貼金、瀝粉等數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傾注了門神畫匠的匠心匠藝。在古街古巷中,這些門神畫,都凝聚著張桅的心血,每一對“門神”從起稿到完成,需要5至7天,可謂一筆一畫都是匠心獨具。
古城將建門神畫小型博物館
2023年,閬中門神畫入列省級非遺項目,讓這項古老的民間技藝煥發新生,也吸引了更多對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如果沒人學,這門手藝就斷了。”張桅自費租賃場地,辦起了閬中門神畫非遺傳習基地,收了6名徒弟。有美術基礎的杜鑫是張桅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第一次看到張老師修復門神畫,金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樣子,我被震撼到了。”他回憶道,“學習瀝粉工藝時,手抖得厲害,張老師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地教。”如今,杜鑫已能獨立完成整幅門神畫的繪制。他設計的“卡通版張飛門神”一面世,就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文化IP。
2025年,在閬中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工程中,相關部門啟動了“門神復活計劃”,邀請張桅對古城核心區內主要街道的“門神”進行繪制和修補。
閬中門神畫入列省級非遺名錄后,張桅變得異常忙碌。“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來,有人定制新居‘門神’,有人想學習繪制技藝。”他笑著說,“最讓我欣慰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這項古老的技藝,而且很多媒體也表現出了更多的關注。”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在古城核心區有一座門神畫的小型博物館。”張桅指著中天樓說,“博物館里不僅要展示歷代門神畫的工藝和變化,還要設置體驗區,讓游客親手繪制門神畫,感受傳統文化的樂趣。”據了解,他的想法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正在落實場地。如今張桅正在籌備《閬中門神畫譜系》的編纂工作,計劃收錄200余幅珍貴作品,并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學術研究。
“‘門神’藝術是一種精神和力量的象征。在當今社會,在家庭里,父母就是我們的‘門神’;當父母老了,我們就是他們的‘門神’。所以我們要把這種精神不斷傳承下去!”張桅說道,雖然他年紀大了,但是還會繼續畫下去,不負非遺傳承人這個稱號。
夕陽西下,張桅收拾好畫筆,門上的尉遲恭仿佛在暮色中更加穩健。張桅用堅守與創新,讓門神畫的故事繼續在古城流傳。正如他所說:“門神畫不僅是貼在門上的畫,更是刻在閬中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來源:南充日報
版權歸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