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代表:
高標準辦案依法維護軍人合法權益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馬紅彬走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武警山西總隊某支隊股長李俊杰,聽取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李俊杰對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強化英雄烈士保護、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予以高度評價。
2024年,山西省檢察機關著力完善軍地檢察協作機制,高標準辦理危害國防利益犯罪及軍人軍屬和英雄烈士等群體權益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86件,切實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彰顯司法擔當。
走訪中,馬紅彬介紹的一起太原市檢察院辦理的退役軍人被詐騙監督案引起了李俊杰的高度關注。該案中,太原市檢察院幫助涉案退役軍人追回包含民事借款在內的114萬余元工資及轉業安置費。“這是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維護軍人權益的生動實踐。”談及此案,李俊杰對檢察機關積極回應退役軍人司法需求,依法懲治侵犯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犯罪予以高度評價。李俊杰希望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依法維護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合法權益,持續深化與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協作配合,進一步推進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無縫銜接”,讓保家衛國的奉獻者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愛。
杜崗代表:
提升履職能力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我近期關注到扎賚特旗檢察院‘助力保障糧食安全’工作被寫入2024年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針對黑土地殘留農用地膜、外來物種入侵等問題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依法治理,不僅體現了檢察機關在農業農村法治化保障方面的堅定意志和有力舉措,更彰顯了旗委在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治上的長遠視角和科學引領。”4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崗再次見到來“串門”的扎賚特旗檢察院檢察官時,立馬打開了話匣子。
扎賚特旗是國家產糧大縣,作為“85后”新農人,杜崗積極響應號召,將先進的農業理念融入實踐,多次就黑土地保護工作向檢察機關建言,確保在黑土地上種出品種更優、品質更好的“中國糧”。
這次見面,檢察官匯報了扎賚特旗檢察院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總體情況,重點就代表所關心的公益訴訟檢察保障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農業安全等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杜崗表示,扎賚特旗檢察院深耕法律監督主責主業,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實現了“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尤其能夠結合扎賚特旗自然資源稟賦持續為“扎賚特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提供外部法治保障,為做好“三農”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內生動力。
談及接下來的檢察工作,杜崗建議,檢察機關要在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綜合保護、外來物種入侵防治等方面繼續提升履職能力,對盜挖倒賣黑土、破壞高標準農田設施、非法占用和破壞耕地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打擊力度,繼續推動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升環境資源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質效。
楊春平代表:
構建線性文化遺產大保護格局
“檢察機關以專業的法律監督手段守護歷史文脈,讓千年長城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水峪村黨總支書記楊春平在聽取陜西省陜北高原地區檢察院工作匯報時,對檢察機關運用公益訴訟手段保護戰國魏長城遺址(陜西段)的做法深表贊許。
作為土生土長的銅川人,楊春平對戰國魏長城遺址有著特殊的情結。在他眼中,這段橫跨榆林、延安、銅川的戰國魏長城遺址不僅是軍事防御工事,更是見證中華文明交融的立體史書。“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既是守護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春平指出,只有將戰國魏長城遺址保護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契合,良好的文化遺產環境才能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針對當前戰國魏長城遺址的保護現狀,楊春平提出三點建議:一要繼續堅定守護初心,持續加大監督力度,推動相關部門對線性文化遺產實施系統性保護。二要持之以恒、全方位借助文物保護專家等專業力量,運用科技手段守護線性文化遺產,最大限度地留存遺跡原始風貌。三要深入挖掘文化遺產蘊含的深厚價值,強化宣傳引導,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合力構建線性文化遺產“大保護”格局。
“期待檢察機關以專項行動為契機,深化與文旅部門的協作,用法治思維讓長城文化在守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更多檢察智慧。”楊春平提出期望。
劉文玲代表:
用心用情做到“小案不小辦”
“‘小案件’關乎‘大民生’,把群眾身邊的每一個‘小案’辦好,就是解決了群眾的‘切身大事’。”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沂水縣沂城街道西朱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文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了27年的黨支部書記,這些年,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群眾,最關心的也是群眾的煩心事和揪心事。2024年以來,我多次應邀到沂水縣檢察院開展調研活動,深入了解檢察機關司法為民履職情況。”劉文玲了解到,該院聚焦群眾關切事,制定12項為民舉措,聚力打造“沂心為民·水潤民生”檢察品牌,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小案”,通過檢察支持起訴,幫助8名未成年人、35名農民工追討撫養費、勞動報酬170萬元;為60名因案致困被害人發放救助金62萬元,在依法辦案的同時傳遞檢察溫情。同時,該院還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與該縣12345熱線聯通互動,探索信訪工作法治化基層路徑,多角度開展群眾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讓群眾“帶著問題來、帶著滿意歸”。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劉文玲表示,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只有針對性地了解群眾需要、化解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才能做到基礎穩固、鄉風文明、社會和諧。希望檢察機關一如既往對標人民群眾法治需求,高質效辦好群眾身邊的每一起民生“小案”,扎扎實實為群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糾紛,同時不斷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切實以檢察“力度”提升民生“溫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義。
林桓代表:
扛起“海洋強省”的檢察擔當
“我是一名海洋資源利用研究員,通過參加檢察院的相關活動了解到,海南省檢察機關圍繞海南自貿港建設及‘海洋強省’戰略,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緊盯海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發現并查處了一批污染及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案件,發揮了有力的法律監督作用。”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林桓聽取海南省檢察工作情況時,對海洋生態保護相關工作給予肯定。
林桓認為,海南作為海洋大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海洋環境面臨一定風險。為此,亟須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助推海洋生態價值實現,維護海洋權益。
令他記憶猶新的是,近年來,海南省檢察機關為有效服務保障藍色海洋,重點辦理近海養殖污水直排、侵占海防林等破壞海洋生態案件,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等方式,推動解決了一批危害海洋生態的突出問題,構建起“發現問題—監督整改—促進治理”的全鏈條保護機制,有力推動解決了一批危害海洋生態的突出問題。
“海南省檢察機關要扛起海洋強省建設的檢察擔當。”談到對檢察機關的期待,林桓說,“希望檢察機關探索完善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構建全流程管理制度體系,加快研究起草海洋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相關制度,逐步構建起完善的海洋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制度體系。”
林桓同時表示將持續關注海洋權益保護,通過人大代表履職收集社情民意,推動建立海洋生態損害鑒定評估、生態修復效果評估等配套機制,助力實現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目標。
(來源:檢察日報·聲音周刊 作者:吳楊澤 王鵬翔 沈靜芳 李想 郝雪 周夢迎 郭樹合 張紅紅 楊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