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只關注物流的運輸效率、倉儲管理等方面,忽視了背后的網絡安全隱患。”聽完緒論課,物流220班學生王涵之說,“老師指出物流網絡包含海量信息,從客戶個人資料到貨物運輸軌跡,一旦遭遇網絡攻擊,后果不堪設想。”
在4月15日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王涵之所在的華東理工大學開出“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讓她認識到保障物流網絡安全就是守護國家經濟秩序穩定、維護民眾生活安寧。“未來投身行業,我也會將網絡安全意識融入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滬上高校將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化,從校領導、大教授開講,到師生組織起學習宣講團,從“大中小”一體化到進社區、進家庭,形成了一門“大思政課”。
華東理工黃時進教授講授“人工智能安全”專題課。
【開啟國安教育課程專題教學】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為全面落實國家安全戰略部署,教育部要求在高等學校開設國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礎課,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華理黨委副書記宋來講授“文化安全”專題課。
像思政課一樣,高校領導班子帶頭上國家安全教育課。在華理黨委副書記宋來講授的“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中的文化安全”專題課上,經濟類2401班上學生重新認識文化與國家關系,讀懂了文化安全的分量。大一學子吳子涵表示,“最讓我觸動的,是老師在課上對‘文化自信’的解讀——文化自信不是簡單的文化自豪,而是清醒認識到國際文化霸權滲透、數字技術風險等挑戰后,從來路和當下找到民族精神的根脈,滿懷信心地面對挑戰”。
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創新設計思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華理成立“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團隊,教學資源建設主要依托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新時代國家安全研究中心”開展,從頂層設計“價值、知識、能力、思維”4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其教學內容分為線下安全教育講座、線上安全教育專題、安全教育實踐3個板塊,其中“線上安全教育專題”分為緒論、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數據安全等章節。
校黨委副書記沈海濤講授“國家安全緒論”專題課。
講授緒論課時,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黨委副書記沈海濤認為,“課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大安全視角下的跨學科思維,幫助學生在面對各類安全問題時,能有正確判斷和應對策略。”信息學院2024級電子信息類本科生王昕欣表示,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子,還需為未來中國無堅不摧的“網絡城墻”出一份力、發一分光。
【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宣講團“出發”】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宣講團,全團依托上海交大國家安全研究院學科優勢資源,遴選本碩博學生骨干,構建起“師生協同、雙軌運行”的組織架構,宣講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國土安全等20個安全領域,開發成一個系列12門精品課程,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也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由專家團隊編寫的《國家安全教育宣講標準化手冊》同步發布,來自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國家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彭勃進行首場理論授課,系統闡釋了國家安全五大要素、五大統籌的戰略內涵,結合人工智能安全、海外利益保護、科技數據風險等前沿領域案例,通過視頻資料與情景模擬解析非傳統安全的方方面面挑戰。
最好的“學”或許就是“講”。作為宣講團成員,交大2021級本科生杜佳欣禹也站上講臺,以《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為題開展主題宣講。她以“一粒玉米種子”為切入點,從“小切口”解析“大主題”,通過農業安全這一獨特視角,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維護國家安全的“隱形戰場”,帶來一堂深入淺出的國安教育課。
按計劃,宣講團后續將深入大中小學、社區及企事業單位,通過“集中宣講、案例研討、情景模擬”三位一體的模式開展宣宣講活動,同步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助力總體國家安全觀“進課堂、進社區、進基層”。
宣講團團長、2024級碩士研究生陳雷認為,身為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重返校園后,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學知識,講好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故事。他說,“只有實現高水平的安全,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社會普及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和思想,匯聚當代大學生的一份力量。”
青浦區和上海政法學院區校聯動“共同體”打造“場館里的思政課”等。
【大朋友小朋友同上一堂課】
國家安全教育正覆蓋全學段、校內外。“4·15”當天,青浦區大中小學的思政課教師代表們,按計劃走進上海政法學院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微課展示,啟動青浦區大中小學一體化實踐育人項目結對,帶領不同學齡的學生代表在國防教育園內參觀“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圖片展,同上國家安全教育實踐課。
事實上,這項“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深走實十周年”大思政課建設主題活動已打下“大中小”一體化根基。設有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上海政法學院,入選上海市“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高校,堅持結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時推進學校各課程之間、本碩不同學段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的一體化布局,實現課程建設縱向與橫向聯動。
同時,基于校內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上政獲批全國高校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并憑借學校上海紀錄片學院專業優勢,拍攝《申江紅浪》《穿越上合》等優秀紀錄片,讓學生透過鏡頭理解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組織實施國家安全知識網絡競賽活動。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也從校區深入社區。13日,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社區(企業)宣講團成立,開啟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上海實踐宣講會。其中,上海開放大學和市總工會分別從全市各社區學院、各級工會組織遴選產生53名社區宣講員和26名企業宣講員。
作為社區宣講員之一,上海開放大學寶山區社區學院副院長浦毅華分享認為,做好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社區宣講工作,要善用群眾語言、善用生活案例、構建教育共同體,凝聚委辦局、居委、學校等各方力量,把優質國家安全教育資源送進社區,打通“最后100米”。
上海開放大學寶山區社區學院副院長浦毅華宣講。
不僅進社區,作為“功能性、平臺型”新型高校的上海開放大學(上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研究中心),發揮市、區、街鎮、居(村)委學習點四級辦學體系優勢,也讓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進網絡,依托易班大學與易班博雅網兩大平臺,組織實施國家安全知識網絡競賽活動,還讓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進家庭,依托“上海家長學校”微信公眾號開展系列圖文推送及主題作品征集活動,甚至讓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進入老年大學課堂。
原標題:《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上海國安教育課程化,形成一門“大思政課”》
圖片來源:受訪高校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瑞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