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紅色世基》校本教材。學校供圖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學的前身為1939年建立的私立菉塘世基小學,曾是重要的革命活動據(jù)點。中共廣州灣支部在此附近成立,菉塘地下交通聯(lián)絡站、中共菉塘支部相繼在此建立。如今,學校原校址已成為湛江市菉塘世基文化室,陳列著豐富的史料和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
學校深挖校史中的紅色資源,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紅色教育育人之路。
1
建設“紅色世基”課程
激發(fā)愛國情感
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學的教育目標是培育具有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全面發(fā)展的小學生。為此,學校制定了“紅色世基”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實施細則和“紅色世基”文化教育活動組織規(guī)范,還出臺相關教育成果評估與獎勵制度,調(diào)動師生參與的積極性。這些制度為紅色教育的有序開展和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
“紅色世基”校本課程,將多學科知識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該課程按年級分時段授課,一至三年級安排在單周周三下午,四至六年級安排在雙周周三下午,每學期各年級均為8節(jié)課。
針對不同年級,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有所不同:針對低年級學生,選取校友烈士助人故事、交通站情報傳遞等內(nèi)容,通過講述故事、制作模型、模仿體驗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切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他們對“紅色世基”文化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激發(fā)愛國情感。對于高年級學生,課程內(nèi)容包括研究交通站運作細節(jié)、分析其歷史背景和綜合影響、挖掘紅色文化現(xiàn)代價值并撰寫學習體會等,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對“紅色世基”歷史價值的深刻理解,促進革命精神與自身發(fā)展的融合。
“行走的思政課”是“紅色世基”校本課程的一大亮點,分為校內(nèi)準備和校外實踐兩個階段。在校內(nèi)準備階段,教師通過展示大量與學校歷史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介紹學校早期艱苦的辦學條件時,展示早期校園建筑的黑白照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先輩們的努力。校外實踐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前往學校附近的舊址參觀。每個展廳都有專門的解說員,其中部分是經(jīng)過選拔和培訓的學生。參觀時,學生解說員詳細介紹展品和照片背后的故事,老師們則在不同地點開展現(xiàn)場教學,結合具體場景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行走的思政課”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使抽象的思政教育具象化,極大地擴充了學生關于本校紅色文化的知識儲備,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行為塑造能力。
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紅色氛圍
學校在校園的主通道和顯著位置設置宣傳欄和文化墻,展示校史和革命事跡。“紅基園”設有學校創(chuàng)始人林其材校長的雕塑、簡介以及學校歷史資料,并配備二維碼,方便師生深入了解學校歷史。這些文化景觀成為校園里的紅色地標。
學校以“同是紅基人,齊做弘基事”為校訓,明確師生在紅色文化傳承中的角色和責任;校歌《紅色世基放光芒》引發(fā)師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師生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學校圍繞“紅色世基”文化開展班級命名活動,塑造內(nèi)涵豐富的班級文化。各班在教室內(nèi)設置“紅色世基”文化角,通過黑板報定期更新紅色主題內(nèi)容,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受紅色文化滋養(yǎng)。
學校創(chuàng)辦班刊《萌芽》,讓學生在參與編輯的過程中鍛煉能力,傳承紅色基因。學校還投入資金建設“紅色世基”閱覽室,學生通過閱讀紅色書籍,深刻領悟革命的艱辛與偉大。從學校掌握的評估數(shù)據(jù)來看,“紅色世基”閱覽室在獲取知識、提高品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提高綜合能力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校還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收集各類紅色教育視頻資料,制成二維碼。學生用移動設備掃描二維碼,就能隨時隨地開啟紅色文化之旅。
3 豐富文化實踐活動,弘揚紅色精神
學校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使紅色教育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校每年舉辦“紅色世基”文化節(jié),與元旦會演、“紅孩子合唱團”表演相結合。低年級開展“紅色歌曲大家唱”和“紅色故事我來講”比賽,高年級舉辦“紅色歷史知識競賽”和課本劇表演。學生們不僅展示了才藝,更深刻領悟了紅色文化內(nèi)涵。
學校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紅色世基”主題班會,低年級通過畫畫、手工等方式表達對小紅軍的喜愛和敬佩,高年級則圍繞“紅色世基的傳承與我們的責任”進行討論,思考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學校積極開展“賡續(xù)紅色血脈,強國復興有我”校園快閃活動。學生們用粵韻操和歌聲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營造濃厚的愛國氛圍。
學校開設“世基講壇”,邀請專家入校開展教育教學講座,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舉辦紅色事跡講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還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通過志愿服務、紅色研學等方式傳遞紅色力量。“紅色世基”志愿服務小隊低年級學生到烈士陵園獻花、祭掃,聆聽烈士事跡,了解革命歷史;中年級學生在紅色交通站附近協(xié)助維持秩序、引導群眾、分發(fā)資料;高年級學生和教師當起紅色宣講員,為來訪群眾進行專業(yè)講解,引導人們從紅色文化視角看待時事發(fā)展。為了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學校還為交通站設計了二維碼,方便參觀者隨時收聽講解。
學校還與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緊密合作,共同開發(fā)特色研學課程和活動。如在“追尋紅色足跡”研學活動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結合不同主題,探索紅色非遺,親身感受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領悟紅色文化精髓,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自豪感。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04日 第03版
作者:劉艷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