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山東曲阜西夏侯遺址的發掘從考古層面上確定了以大汶口墓地為代表的遺存早于龍山文化。時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利用我國公布的第一批碳14測年數據,把大汶口文化的絕對年代推定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間。
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東方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來源,打破了學術界持續近20年的“仰韶—龍山”東西二元對立格局,把海岱地區史前文化的歷史發展軸線向前推進2000多年,從而為中華文明五千年提供了實證。這里承載著距今6500年至4000年之間的時代跨度,也正是這段漫長的歷史,將黃河下游史前文化歷史前推了1600多年。
大汶口遺址作為大汶口文化持續時間最長、等級最高的中心聚落,經歷了從原始到文明,由部落到國家的完整過程,是東方地區原生文明的典型代表。2010年,其被列入全國首批23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21年入選“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為做好遺址保護工作,相關部門先后編制《大汶口遺址保護規劃》《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等。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創建為契機,當地積極探索遺址價值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新型保護管理方式,為大遺址保護提供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為讓豐厚的遺產“活”起來,當地組織舉辦公眾考古、陶藝體驗等多元社會活動,讓大眾走進考古工地或以公共服務進社區等形式普及宣傳大汶口文化內涵。為構建大汶口文化“全景式IP”,當地還建成了鄉奢藝術酒店、創立汶陽田品農產品品牌、推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特色旅游商品、開發系列文創衍生品,通過整合周邊文旅資源,不斷提升、擴大大汶口文化影響力。
據悉,自2016年初步建成并開放后,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年均接待游客將近10萬人次,已成為向世界講好大汶口故事的重要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