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車企傳播東西的時候,都會考慮一個點:這臺車的續航到底是多少。
油車時代,其實這個點并不重要,甚至沒有人會提,主要原因是加滿一箱油的時間,是真的只需要3分鐘。
而且遍地都是加油站,打開導航,5km基本上都有一個加油站,甭管是兩桶油還是民間自營,豐富的加油站網絡能保證你最基本的續航。
電車時代,能耗到底是多少這件事兒,變得越來越重要。
車企宣傳的續航,都是在CLTC標準下測出來的,比如說某車企宣傳的電耗是10.7kWh百公里,也就是跑100公里,需要消耗10.7kWh的電量。
實際是多少呢?
按照我的經驗來看,夏天綜合下來基本上是13kWh,冬天基本上奔著15kWh左右就去了,宣傳的續航永遠跑不出來,需要用戶用打折的方式來算。
理由很簡單,CLTC的測試標準,“很淺”。
一個是平均車速,只有29km/h,即便是在擁堵的市區,大家跑出來的平均時速也在35km/h左右,如果是在不堵的地區,平均時速達到40km/h沒問題。
29km/h的測試平均時速,一定是一個非常省電的工作區間。
另一個是,測試的要求不是按照最佳體感來,比如說冬天需要開強勁的暖風,夏天需要開強勢的冷風,大燈、音響、急加速,有的人還喜歡關掉動能回收。
這些都和測試的狀態完全不一樣,明顯日常使用更費電。
所以結果就是,廠家宣傳的充滿電續航500km,其實跑下來續航只有300km,這絕對不是在夸張,企業的宣傳都想按照最長的來。
宣傳的續航不長,就意味著自己的產品沒有競爭力。
其實所有車開起來,續航都一個樣,哪怕是國內賣的最好的特斯拉,續航該崩還得崩,主要還是看使用方式。
我給大家提的建議是,不要看標定續航和電耗,就自己算。
比如說電池包容量是50kWh,就除以自己日常的電耗,如果日常電耗是15kWh,能夠給你提供的續航,就是300km左右。
畢竟還要剩5kWh,找充電樁用。
電耗這個東西,伴隨著車速、空調風量都有一個較大的波動,日常使用起來,15kWh左右的電車能耗就已經很優秀了。
我見過太多宣傳電耗非常優秀的電車,跑起來之后電耗18kWh,這完全不是在開玩笑。
和油車3分鐘就補能完成完全不一樣,電車想補充能耗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哪怕是蔚來的換電模式,其實也有很大的爭議。
雖然說換電3分鐘,但換電站不是隨處都有,開車去換電站來回幾十分鐘都是成本。油車的加油站基本上方圓5公里都有。
更別提其它的所謂快充技術,就算你找到充電樁,也不太可能就是超級快充,大多數都是120kW的充電樁,速度還是很慢。
所以不要信車企的夸張宣傳,要對自己的電車有獨立、清晰的理解,才最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