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冷宇 羅石芊
4月14日,“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涼山行走進“川滇鎖鑰”會理市,195名媒體記者、專家學者、青少年學生、文藝工作者和志愿者齊聚非遺體驗活動現場,共同感受會理非遺魅力。
活動現場
1935年,中央紅軍入川,開始了在四川的征程,會理市皎平渡渡口是紅軍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的第一站。此后,中央紅軍在會理書寫了“巧渡金沙江”的軍事傳奇,播撒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火種。
當天的體驗活動以“非遺之光·匠心永續”為主題,在會理綠陶文化產業園舉行。活動現場設置了多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展示區,涵蓋會理綠陶、紅銅火鍋、苴卻硯、彝族刺繡、羊皮褂等傳統技藝,以及會理餌塊、黎馬火腿、雞火絲、火腿坨等非遺美食。各展區通過實物展示、圖文介紹、制作過程演示和試吃體驗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會理非遺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內涵。
會理綠陶
會理紅銅火鍋
其中,會理綠陶展示區“綠陶雅韻”,通過精美的文創產品和實用器具,結合歷史起源、發展歷程及工藝特色介紹,讓大家深入了解這一傳統技藝的文化底蘊與現代活力;紅銅火鍋展示區“紅銅妙藝”陳列的各類紅銅實物器件,展現了會理銅火鍋的工藝精髓與歷史脈絡;彝族刺繡展示區“繡載萬象”則通過繡品實物與紋樣繡技科普,解鎖了彝族民俗文化密碼,彰顯了傳統技藝與當代藝術表達形式的融合魅力。
彝族刺繡技藝
會理羊皮褂
目前,會理擁有5項省級、15項州級、1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從豪邁的蹢腳舞到古樸的會理綠陶、精巧的苴卻硯……每一項非遺代表性項目都承載著民族的記憶。
會理雞火絲
近年來,會理市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依托,不斷打造新型文化體驗場景,讓原本深藏于民間的傳統技藝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市民游客可觸摸、可參與、可感知、可消費的旅游內容,在賦予旅游業豐富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讓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到了非遺的魅力。“未來,會理將繼續推動非遺與旅游、文化產業深度融合,讓古老的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會理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