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14日,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為主題,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筑牢國門安全防線。
嚴防進境“異寵”,
守住國門生物安全
活動當天,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在出境通道設立了專門的展示區域,“從水果品類的角度來說,水果作為植物果實,不僅容易潛伏某些病害,同時也是昆蟲幼蟲和卵的主要寄居場所。一個小小的蘋果實際上有可能是蘋果+小蟲子+一群微生物。”現場海關關員向出境旅客發放宣傳冊,并耐心細致地講解。在進境區域,新上崗的檢疫犬“元寶”“銀子”正在訓導員李餉和海關關員的帶領下,對旅客隨身攜帶、托運行李進行嗅探、聞驗。“隨著哈爾濱太平機場口岸進出境人員的不斷增加,機場海關于4月1日正式引進2只檢疫犬,它們嗅覺靈敏,在搜尋禁限類進境物品,尤其是動植物產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現場關員說。
隨著跨境電商、快件的蓬勃發展,全球好物加速流通,但也為“異寵”非法入境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機場海關快件監管場地,一件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快件有序排列等待通關查驗。現場關員與快件企業工作人員開展著一場意義非凡的“異寵”宣講。“這些所謂的新奇寵物,可能是未經檢驗檢疫的外來物種,一旦進入本土生態系統,極易引發物種入侵,破壞生物多樣性。”“松材線蟲曾讓大片松林枯萎,非洲大蝸牛啃食農作物,它們造成的生態災難歷歷在目。”“'異寵'還可能攜帶病菌,威脅民眾健康。”現場關員通過深入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法律法規,講解“異寵”危害案例,向企業明確非法引入“異寵”需承擔的法律后果,并從申報流程到查驗標準,給出專業指導。
高科技防護,嚴防外來物種入侵
為強化“異寵”等外來有害生物的監管,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以國門衛士能力提升為主題,強化監管技術手段,運用X光機、CT機等先進檢測設備,對包裹進行非侵入式檢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跨境電商、快件的物流數據、交易信息等進行篩選,重點關注涉及異寵常見品種、來源地、目的地等相關信息;邀請異寵領域的專家、學者為監管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升人員專業能力。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在進境快件中查獲活體甲蟲多霜臘鼠婦9只,并多次查獲人體胎盤素等生物制品。
“這是截獲的入境旅客攜帶的無花果,可以看到表皮和果肉有一些微小的孔洞和白色斑點,進行剖檢并用顯微鏡觀察發現了數條幼蟲,需要進一步進行培養及鑒定。”在海關植物初篩鑒定室,關員姜冰正在對截獲的水果進行剖檢初篩。有害生物和外來物種初篩鑒定是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的第一道技術防線,為快速發現口岸外來物種入侵風險、更加充分發揮海關國門生物安全監測職能,機場海關在太平機場口岸海關辦公區建立植物初篩鑒定室,配備有人工氣候箱、遠程鑒定設備及系統等初篩設備,負責對口岸現場截獲的植物及植物制品、有害生物和外來物種初篩鑒定,有效解決送檢鑒定路程遠、耗時長、逃逸風險高的問題。
2024年以來,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累計截獲禁止攜帶、寄遞進境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250余批次,植物初篩鑒定室累計完成45批次截獲物初篩鑒定。在東北四省區首次截獲了地中海實蠅,多次截獲“新波羅灰粉蚧”、“麗晃”等外來物種,截獲雜草“馬蹄紋天竺葵”。其中,地中海實蠅是被我國列為一類檢疫性有害生物,是對農業生產具有極大破壞力的世界性檢疫害蟲,若傳入可能危害250多種水果和蔬菜,包括我國盛產的柑橘、蘋果、梨等水果和辣椒、茄子、番茄等茄科蔬菜。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王芳菲 記者:李木雙
圖片由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提供
編輯:馬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