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輿論場上出現了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觀點。部分日本媒體聲稱,中國大力制造電動汽車,正引發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這背后的邏輯是,電動汽車常用的磷酸鐵鋰電池需要大量的磷酸,而磷酸是制造磷肥的關鍵原料,如此一來,制造電池搶奪了磷肥的原料,長此以往,糧食種植因缺乏磷肥,產量勢必大減,人類將面臨無飯可吃的困境。
在當今世界,全球糧食供應體系本就復雜且脆弱,各種因素交織影響著糧食的生產與供應。氣候異常導致極端天氣頻發,一些產糧大國遭遇干旱、洪澇等災害,影響糧食收成;地緣政治沖突也在干擾糧食的進出口貿易,部分地區糧食運輸受阻,供應不穩定。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日本媒體拋出中國電車引發糧食危機的觀點,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對于這種論調,中國網友們紛紛開啟“嘲諷”模式。有人調侃道:“寧德時代、比亞迪,你們聽到了嗎?多造一個電池多餓死一個日本人。”還有網友建議:“這不得讓工廠 24 小時三班倒,多造電池,能‘餓死’多少算多少。”這些看似玩笑的話語,實則充滿對日本媒體荒謬觀點的不屑。
從實際情況來看,日本媒體的擔憂完全是杞人憂天。雖然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確實需要磷酸,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磷酸生產國,擁有豐富的磷礦儲備,并且在磷礦開采、磷酸提煉技術上不斷進步,對磷資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同時,中國在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再利用領域也走在世界前列,大量廢舊電池中的磷酸被回收提純,重新投入到電池生產中,形成了良性的資源循環。
再者,全球的糧食種植也并非完全依賴傳統的磷肥。隨著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型肥料不斷涌現,生物肥料、有機肥料等逐步被廣泛應用,這些肥料不僅環保,而且能減少對傳統磷肥的依賴。同時,農業種植技術也在持續革新,精準農業通過傳感器、衛星定位等技術,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的精確監測與管理,大大提高了水資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減少了浪費,即便磷肥供應有所變化,也能保障糧食產量穩定。
反觀日本,自身農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國內耕地面積有限,且多山地,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糧食產量長期在低水平徘徊,自給率不足。近年來,日本國內糧食價格持續攀升,民眾對糧食供應的擔憂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部分日本媒體將目光轉向中國,把糧食問題的“鍋”甩給中國電車產業,不過是轉移國內民眾注意力、掩蓋自身農業發展弊端的手段罷了。
事實上,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是基于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和環境保護的深刻洞察。傳統燃油汽車消耗大量石油資源,尾氣排放嚴重污染環境,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而電動汽車以電為動力,能有效減少碳排放,推動能源清潔化進程。并且,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系列上下游產業的協同進步,從電池研發制造、電機生產,到汽車智能化系統開發,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推動了科技創新。
中國電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國內帶來了益處,也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日本媒體與其無端指責,不如將精力放在自身農業發展的改進上,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農業發展道路,提高糧食自給率,而不是打嘴炮炮制這些毫無根據的言論,誤導公眾。
07年節目,王傳福豪言2025年比亞迪要做到全球第一!被質疑吹牛
華為公布手機等專利許可計劃和費率,網友調侃:友商有理由繼續漲價了
達利歐:美國60%人口受教育低于小學六年級,注定制造業不可能回流
套現300億,舉家逃往美國,兒子上了通緝令,叫囂“我已經不怕大家罵了”
何同學所謂的勇氣,只是增加社會戾氣
劉強東不打口水仗
從拒絕出賣靈魂到靈魂四散!上汽一口氣選擇了4家智駕,稱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