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檀香木雕珍藏「千里江山圖」
木雕尺寸:239*33*38cm
整體尺寸:260*62*153cm
《千里江山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由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十八歲時所作,是青綠山水的巔峰之作。這幅縱 51.5 厘米、橫 1191.5 厘米的鴻篇巨制,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層層渲染,將群山逶迤、江河浩渺的壯闊山河盡收絹本,既展現北宋皇家畫院 “咫尺有千里之趣” 的空間美學,更寄托著文人階層 “澄懷觀道” 的山水哲思。畫卷中,層巒疊嶂的雄渾與漁樵耕讀的煙火相映成趣,是 “天人合一” 東方智慧的視覺化表達。
當這幅千年丹青從絹本躍入千年檀香木,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轟然開啟。這件以印度老料為載體的檀香木雕《千里江山圖》,不僅是十大名畫的立體重生,更將木質肌理與水墨意境熔鑄成東方美學的文明密碼。檀香木素有 “木中鉆石” 之稱,其醇厚香氣穿透歷史煙塵,在宗教儀軌與文人雅集中始終象征神圣永恒,為作品注入超脫物質的精神氣韻。
匠人的刻刀化作畫筆,以浮雕勾勒山巒輪廓,透雕皴擦崖壁肌理,將原作 “咫尺千里” 的空間張力凝于檀木方寸。主峰巍峨處,斧劈皴刀法如鐵畫銀鉤,鑿出花崗巖的蒼勁嶙峋;江河蜿蜒時,薄意雕技法似春蠶吐絲,讓粼粼波光在木紋間流轉生韻。最絕的是微雕絕技 —— 寸許水榭中窗欞雕花清晰可辨,米粒漁舟旁釣竿弧度纖毫畢現。耕織樵讀的市井煙火與層巒疊嶂的山水勝境虛實相生,將宋代 “以形寫神” 的藝術追求詮釋得淋漓盡致。
歲月賦予檀香木琥珀色包漿,與青綠色礦物顏料展開時空對話:木紋天然肌理化作云氣蒸騰,雕痕深淺起伏暗合皴法節奏。觀者繞行,可見秋山層林從左漸次鋪展,忽而斷崖飛瀑直瀉江心,忽而茅舍隱現煙樹,恰似漫步宋代畫論中的 “三遠之境”。
論材質,千年檀香木稀缺珍貴,其 “靜雅清和” 的氣息被奉為通神媒介;談工藝,浮雕、透雕、微雕復合,數百工時逐寸精琢;溯歷史,宋代院體畫的皇家審美與文人意趣在此交融;究文化,山水意象深蘊 “天人合一” 哲思 —— 稀缺性、藝術性、歷史性、精神性層層疊加,讓這件作品超越工藝品范疇,成為可觸、可嗅、可傳的文明活化石。
在機械復制的時代,這件檀香木雕以手工溫度重續千年文脈。指尖撫過刀鑿痕跡,耳畔似聞宋代畫院斧斤之聲,鼻端縈繞的木香里,流淌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長河。
歡迎關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間雅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