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黃河蜿蜒穿城而過,河畔的濕地猶如大地的綠肺,滋養著無數生靈。近年來,隨著濕地修復工作的持續推進,蘭州黃河段濕地生態環境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濕地鳥類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這片土地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守護濕地的“民間衛士”
在蘭州西固區達川鎮的三河口,黃河水悠悠流淌,河畔的天鵝灘是冬日里最溫暖的地方。每年秋冬,成群的白天鵝在這里棲息、越冬。而守護這群“精靈”的,是一位名叫達朝陽的志愿者,他用七年的堅持,書寫著一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
“今年37只,比去年多了14只!”在達朝陽的抖音賬號(中國蘭州天鵝灘)中,基本每條視頻評論區都會有人問:今年有多少只天鵝?比去年多了沒?我那天去的時候有31只,現在多少只了……在這些視頻中,天鵝聚集在水域中,或引頸遠望,或曲頸低頭覓食,在水面緩緩游動時,泛起層層漣漪。夕陽西下時,陽光灑在水面上,為天鵝們披上一層金色的紗衣。
時間回溯到2019年,達朝陽像往常一樣在河邊散步,偶然間,幾只白天鵝闖入他的視線,“那是我第一次在家鄉看到天鵝,特別驚喜,又擔心它們在寒冬里找不到食物。”達朝陽回憶,當天他就從家中拿來玉米,小心翼翼地投喂給這些遠方來客。“那時候,我常常趴在河堤下觀察它們,給它們帶些食物,它們慢慢接受了我,膽子越來越大,心里別提多高興。”
除了投喂,達朝陽每天沿著河岸清理垃圾,勸阻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還在河邊設置了3塊安全警示牌,懸掛多條橫幅,呼吁大家共同保護天鵝。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天鵝、關注生態保護,達朝陽學習了攝影和視頻剪輯,利用自媒體賬號發布天鵝的日常生活和美麗河景。“希望通過我的鏡頭,讓更多人看到天鵝,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天鵝灘,這里也逐漸成為蘭州的網紅打卡地。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保護大天鵝,提升游客的觀賞體驗,西固達川鎮以三江口天鵝灘為核心,在三河口建設了1.1公里的環形公路。“觀賞天鵝灘的最佳時間是一月份,觀賞時間早上9點至12點,下午3點至6點,它們會接近岸邊覓食;最佳拍攝時間為下午5點左右,拍夕陽紅最美。”達朝陽貼心地總結出大天鵝的最佳觀賞和拍攝時間,并在線上線下廣為宣傳。
鏡頭下的飛鳥“天堂”
西固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劉延治是一位資深的拍鳥愛好者,他與黃河蘭州段濕地的候鳥結緣已久。十年前,當他初次將鏡頭對準三河口的大天鵝時,那里僅有兩三只大天鵝。“那時候,大天鵝罕見,能拍到它們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劉延治回憶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驚喜地發現,大天鵝的數量在逐年增加,2024年達到了23只,2025年有37只天鵝現身。
不僅是大天鵝,三河口的候鳥種類也日益豐富。魚鷗、鵲鴨、白骨頂雞、白尾海雕、豆雁、鳳頭潛鴨等眾多候鳥紛紛在此棲息。劉延治的相機記錄下了這些候鳥的靈動瞬間,也見證了濕地生態環境的改善,“現在,我每次來這里,都能看到不同種類的候鳥,它們或在水中嬉戲,或在空中翱翔,為這片濕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三河口的變化并非個例。在黃河蘭州段的其他濕地,如安寧區銀灘濕地、七里河黃河大橋濕地、城關區元通大橋濕地和灘尖子濕地等地,候鳥的數量和種類同樣在不斷增加。攝影愛好者邊忠建表示,有濕地灘涂的地方,就會有候鳥棲息,這幾年,他拍到的候鳥就有幾十種。“黃河蘭州段的濕地環境好,氣候也舒適,還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候鳥前來棲息。”邊忠建感慨道。
邊忠建長期關注蘭州黃河段濕地生態,用鏡頭記錄下了濕地的變遷。他回憶道:“過去,這里的濕地植被稀疏,鳥類也比較少見。但這幾年,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次來到濕地,都能看到新的鳥類品種,數量也越來越多。”他展示的一幅幅照片,生動地呈現了濕地的今昔對比。曾經荒蕪的灘涂如今長滿了茂密的蘆葦和水生植物,成為眾多鳥類棲息、覓食的理想場所。
濕地修復的生態“密碼”
黃河蘭州段濕地鳥類數量和種類的增加,背后是蘭州市長期以來對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的重視與投入。近年來,蘭州市加大了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建設和濕地恢復的力度,實現了水生態環境質量“兩個百分之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將沿黃的山水“串珠成鏈”。
為全面守護母親河,蘭州市持續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入河排污口調查整治工作,確保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十四五”以來,黃河蘭州段水質連年改善,全市黃河干支流各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全市29家廢水重點排污單位均建成廢水處理設施。同時,市生態環境局精準施策,建成并驗收宛川河濕地和湟水紅古段水污染防治二期、三期項目,有序推進實施莊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皋蘭縣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黃口)水污染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黃河(蘭州段)精細化管理監測建設等工程。
目前,蘭州市(含蘭州新區)現有濕地12505.81公頃,其中,黃河蘭州城區段濕地總面積1733公頃。西固區達川鎮段、安寧區銀灘濕地、七里河黃河大橋、城關區元通大橋濕地和灘尖子濕地、皋蘭什川鎮段、黃河大峽谷、榆中縣青城段為濕地鳥類的主要棲息地。分布和棲息的濕地鳥類約有68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黑嘴鷗、黑鸛、白尾海雕),國家Ⅱ級保護鳥類5種(大天鵝、鴛鴦、鹮嘴鷸、白腰杓鷸、鶚)。
■記者手記
從護鳥志愿者的行動里,從攝影師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蘭州黃河濕地的生態蝶變。這是一場人與自然的美好邂逅,也是一曲生態保護的動人樂章。濕地修復引發的蝴蝶效應不僅于此,從經濟角度來看,濕地生態的改善促進了生態旅游的發展;在社會層面,濕地保護與修復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同時濕地生態的改善也為科研、教育等領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蘭州黃河段濕地的生態蝶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也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成功范例。在濕地修復的道路上,蘭州正不斷探索前行,延續著這一生態奇跡,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琪/文 馬軍/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