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還想種地?"父親的質疑聲強烈沖擊著耳膜,但她一聲不吭,心里暗暗發誓:我偏要讓你們看看,我能把農業干得多么漂亮!
被質疑的女孩叫曹子榆,祖籍山東壽光,她用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法在家鄉掀起了陣陣旋風:
考取了近十個農業機械的操作證;
用之前敲鍵盤的手熟練駕駛比她還高的大型拖拉機;
“空手套白狼”拿下了多個現代化農業大棚;
將蔬菜賣上父親想都不敢想的價格;
給當地農民當種地教練;
給外地種植戶做起咨詢顧問;
完成了財富積累,建起讓人羨慕的曹家大院……

而在這之前,她是濰坊一家設計工作室的老板,四年前一次偶然事件,讓她毅然放下體面的工作而回到了家鄉。
她是如何從種地小白蛻變為種地大牛,并贏得“田埂鋼鐵俠”"馬斯克翻版"美譽的?
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個95后山東女孩,一起探尋她的硬核人生。
苦命孩子,“霸道”童年
曹子榆出生在山東壽光一個七口之家的農村大院,在她還未成年時,母親因車禍離世,全家人還沒有走出悲痛的陰影時,奶奶也去世了。
原本有三個女兒的七口之家,只剩下她、父親、兩位因工傷殘疾未成家的伯父和年幼的弟弟。
作為這個家里剩下的唯一女性,家里所有的溫柔都給了這顆“小太陽”。年幼的曹子榆從小就展現了“霸道總裁”的一面,她經常叉著腰,指揮著家里的大老爺們兒:“二大爺去澆地!三大爺修豬圈!爸,你抱柴火!”男人們憋著笑,任由這個扎著羊角辮、奶聲奶氣的小丫頭“發號施令”。
而這個小丫頭的行為也越來越“放肆”——她敢揪著二伯耳朵逼他喝藥,能賴在三大爺背上討壓歲錢。
“咱家丫頭,比十個小子都金貴!”三大爺總這么說。
這份從小的"霸氣",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將轉化為一種堅韌的力量。
老板不干,回鄉種田
18歲時曹子榆攥著一張北上的車票,帶著壽光田埂的泥土氣走進北京。先學了計算機,后來又學了平面設計和影視編導,然后她到了山東濰坊,從給別人打工到自己當老板,把設計工作室做得風生水起。
但2021年的冬天,家里傳來的一個消息,讓她扛起行李箱連夜趕回了老家。而這一回老家她就再沒返回城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來,是她正在給客戶拍攝視頻時,接到了弟弟的電話“姐,咱爸和三大爺都受傷了,都要住院做手術,你快回來吧!”
本來家人住院回來照顧一段是應該的,但痊愈了是應該返回工作崗位的。
看著兩位親人一天天好轉,曹子榆也在算著返城的時間。
但父親快出院時的一件小事,讓她改變了主意,她要留在老家,不走了!
原來,想著讓父親出院后有個良好的形象,她到街上買了個剃頭推子,想給父親理理發,但就在推子挨著父親頭發的時候,她突然發現父親的黑發已經不多,那一刻,她知道父親真的老了!
曹子榆鼻子一酸,眼淚忍住不掉了下來。“我不能讓這個失去妻子的男人,晚年再這樣孤單”她瞬間下定決心,我要留下來!
而這個決定首先招來的就是父親的強烈反對。
既要實干,更要巧干
“我爸這么多年以來第一次沖我發了火。”回憶起這段經歷時,曹子榆說道,“他們那代人眼里,出去混不住的才回來,回來就是沒出息。”
父親指著地里的作物問質問她:"你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能干啥?"
她沒說什么,只是牙齒緊咬了一下嘴唇。
第二天,凌晨四點她就走進了田地,拔完菜直接趕到集上去賣。晚上她又捧起農業技術書籍學到深夜。
而且她將這些過程都發到了網上,三個月后,她的抖音賬號粉絲突破30萬。當第一筆農產品訂單金額超過五萬元時,父親盯著手機屏幕,聲音微微顫抖地問:"這錢,真……真是你拍視頻掙的?"
那一刻,她看到了父親眼中復雜的情緒——驚訝、不解,還有那一絲藏得很深的驕傲。
真正讓村里人傻眼的是她去考農機證那天。農機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上下打量她:"小姑娘考這個干啥?八年沒見過女的來報名了!"
半年后,當她開著兩米高的拖拉機犁地時,村里的老漢們都愣住了。那些曾經嘲笑她"作秀"的人,后來卻紛紛向她請她教如何使用無人噴藥機了。
"現在他們見我就喊'曹師傅'。"說這話時,她得意地笑著,眼里閃爍著勝利的光芒。
而接下來的一件事更是曹子榆的神來之筆。
原來,壽光是全國著名的蔬菜之鄉,她想擁有自己的蔬菜大棚,進軍當地優勢產業。
可這計劃一說,卻讓父親犯了難,這倒不是父親不愿意讓她擁有自己蔬菜大棚,而是一個大棚需要不菲的投入,他們家出不起這么多錢。
而曹子榆卻給父親說:不用愁,我們不用花錢也能弄來!
不多久,她果真弄來了自己的蔬菜大棚,而且不止一個,是三個,還都是智能化高標準的。
父親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這是咋弄來的?”
“我是給人家拍抖音換來的!”
父親聽后一臉茫然,但沒有再問什么,他開始覺得女兒有些能耐。
"空手套白狼"拿下三個智慧大棚后,曹子榆又不走平常路,她要種一種水果番茄,全部在網上銷售。
等到番茄成熟時,父親蹲在地頭抽著旱煙,滿臉懷疑:"你種這金貴番茄能賣出去嗎?"
曹子榆二話不說,摘下一顆"草莓番茄"塞進父親嘴里:"嘗嘗,這是用植物發酵肥種的!"
酸甜的汁水在口腔中迸裂,老曹頭沉默了。
后來他親眼看到,自己種了一輩子的番茄只能賣兩塊錢,女兒的卻能賣到七塊。那一刻,質疑終于被驕傲取代。
傳播經驗,促人覺醒
在曹子榆的智慧大棚里,300種試驗番茄整齊排列,她如數家珍:"這是中科院的最新品種,抗病性強、糖度18以上。"
與傳統農民不同,她的種植方式完全"反常規":用臭氧殺菌代替農藥,用集熱板調控夜間溫度,甚至給番茄"播放音樂"促進生長。
"現代農業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用數據說話。"她掏出手機,打開一個APP,大棚內的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實時跳動,"這些數據會直接同步給合作實驗室分析。"
她的商業頭腦同樣令人嘆服。發現年輕人熱衷"即食健康果蔬"后,她果斷放棄大路貨,專攻高端市場。
直播間里,她切開一顆沙瓤晶瑩的番茄:"生吃像水果一樣甜,煮湯鮮得掉眉毛!"粉絲瘋狂下單,復購率高達70%。
更絕的是,她把番茄蔓子加工成飼料養黑豬,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去年光賣豬肉就賺了五十萬,比種菜還賺錢!"
在曹子榆看來,鄉村振興最缺的不是錢,而是"人的覺醒"。
于是她在自己種好地之余,不斷通過自媒體傳播農業知識和先進經營理念,如今,她創建的新農人社區已吸引超百萬關注,每次直播也常常吸引成百上千人圍觀。
山西某園區采納她的建議后,靠養雞和農家樂實現收入翻番;內蒙古的種植戶學著做現代農業,終于不用再為"菜賤傷農"發愁。
"以前專家來講課,大爺們都打瞌睡;現在我直播挖溝施肥,他們拿著本子一字不落地記。"她笑著說,眼里滿是成就感。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私信她:"姐,回村創業真的能行嗎?"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能!但記住,別'硬剛',要學我'巧干'——用流量撬資源,用技術降成本,用品牌提溢價。"
有人問她:"你這么優秀,為什么不找個城里人嫁了,過輕松日子?"
她搖搖頭,眼神堅定:"我不需要依附誰活著,我要在這片黃土地上,面對陽光,努力向上,每天活出最燦爛的模樣!"
結語
這個曾被父親認為"沒出息"的95后姑娘,如今成了壽光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被人稱為“田埂鋼鐵俠”“馬斯克翻版”。
弟弟從部隊退伍后,也回到老家和和她一起種植。
但她心中一直有個很大遺憾,就是二大爺之前去住了養老院,家里被她“統領”的四個大老爺們如今已不全。
她的終極理想是希望蓋一個小院子,把二大爺從敬老院接回來,全家人再重現昔日的團圓。
而不久前,院子果真建起來了,被她命名為曹家大院,二大爺被接回來的日子也為期不遠。
這個95后姑娘用倔強與智慧,向世界證明:人生的精彩,從來不在于你站在哪里,而在于你敢不敢做自己,敢不敢追逐內心真實的聲音。
為這個山東姑娘點贊!也祝愿我們每個人都活出“真我的風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