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城市發展的浪潮中,黃浦老城廂宛如一座歷史寶庫,承載著往昔的輝煌記憶。當下,城市更新的步伐日益加快,在這一進程中,古建筑保護與城市發展攜手共進,共同描繪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藍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老城廂凈土庵,探尋它在城市更新中的重生故事。
老城廂:城市更新的前沿陣地
凈土庵作為一座具有江南民居風格的純木榫卯佛教建筑,由江南地區最著名的匠幫——“香山幫” 匠人精心打造,其牌刻工藝精湛,梁枋雕花繁復,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
凈土庵原貌
但受歲月侵蝕,加之整體連接構造存在缺陷、墻體與木構件受損、屋面和梁架老化以及后期違規搭建等因素影響,凈土庵的結構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如何促使此類古建筑重煥生機,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課題。
凈土庵重生之路:
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伴隨城市更新進程的深入推進,凈土庵歷史建筑保護修復工程全面啟幕。作為延續城市文脈、留存歷史肌理的關鍵舉措,本次落架卸解工程由作為上海石庫門里弄(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上海美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達)負責。美達構建“雙軌制”督導體系:由董事長黃繁統籌戰略布局全程督辦,總經理李戟率領核心技術團隊常駐現場,針對結構卸解、構件修復、建筑復建等關鍵工序實施全周期精細化管控。
項目特邀古建筑修繕領域權威專家馬崇恩擔任技術顧問。馬崇恩先生深耕上海石庫門建筑修繕逾四十載,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此前已帶領專業團隊出色完成新天地、思南公館等一系列保護建筑的修繕項目,在業內享有較高聲譽。
面對凈土庵建筑原始結構的復雜交織與構件的嚴重破損變形,馬崇恩攜手上海石庫門里弄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王新明、陸耀明組成專家攻堅組。經反復研討與技術試驗,成功突破歷史構件保留、卸解、運輸及倉儲等核心技術瓶頸。在此過程中,項目經理孫馳杰帶領的青年施工團隊高效響應專家指導,成為工程推進的重要生力軍。
項目經理孫馳杰正在給作業人員介紹施工方案
青年施工團隊雖經驗尚淺,卻以飽滿的專業熱忱與進取精神迅速融入項目。在專家團隊編制技術方案階段,孫馳杰率隊員系統研習技術要點,夯實理論基礎。鑒于木結構建筑特性及過往工程經驗,項目組最終確定落架異地重建方案,將歷史構件的原真性保護確立為工程核心。
在構件卸解保護環節,青年團隊主動承擔起三維激光掃描數據采集工作,運用數字孿生技術為木構部件建立起高精度的數字檔案。面對破損構件卸解的難題,團隊成員在專家的指導下,創新采用人工拆解工藝,并配合定制化的保護裝備,成功實現了木構架、望磚、椽條、檁條等歷史構件的完整保留。項目組還同步制定了全流程操作規范,通過數字化建模模擬卸解路徑,真正做到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深度融合。
施工人員正在下架原有構件
將原有構件仔細包裝儲存倉庫
對于大木構架,團隊先進行精細編號,再將其拆解為多個小構件,逐步落架卸解。卸解后的構件經整理裝箱,運輸至存儲地點,確保每個構件得到妥善保護。
針對木門窗,選取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套門和一扇窗,由專業木匠進行完整卸解,精心保留原始窗扇木構件,為后續復原與復建工作提供基礎。
復建:遵循原則,重現古韻風華
復建階段,秉持對傳統工藝的尊重,項目遵循采用原材、依照原形、沿用原工的原則,采用原材以保留材料質樸質感,依照原形以重現經典建筑風貌,沿用原工使古老技法在每道工序中得以延續,力求讓凈土庵原汁原味地重現昔日風采。
在施工過程中,保留構件出現的變形、老化及損壞問題,給修復工作帶來挑戰。經專家組深入研討,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解決方案。
修復原有構件
針對木結構構件的開裂情形,采用差異化修復策略。當裂縫寬度不足3mm 時,選用注射黏結劑的方法進行修復;若裂縫寬度大于3mm,則運用木條嵌補工藝,這樣不僅能保證修復部位的功能性,還能讓其與構件整體外觀達成協調統一。
榫卯連接作為木結構的核心構造,其穩固程度直接關系到建筑結構整體的穩定性。一旦榫卯出現松動或損壞,將對建筑的安全性能構成威脅。在保障建筑安全的前提下,為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有的純木榫結構特色,采用加楔子的加固手段。榫卯修復流程極為嚴謹,從檢查榫卯狀態入手,接著進行拆解清理,精準判斷榫頭的磨損程度,隨后實施加楔子加固操作,對于損壞嚴重的榫頭或卯口,則予以替換。
清除表面的污垢
孫馳杰帶領團隊成員全程參與榫卯修復的每一個環節,他組織團隊成員學習傳統的榫卯修復工藝,還邀請經驗豐富的工匠進行現場指導,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技藝水平。每一個環節都追求極致,力求修復后的榫卯在精度與強度方面都完全符合標準要求,切實保障建筑結構的穩固與安全。
在現場復原施工中,將卸解修復后的構件重新組裝起來,這一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對施工團隊有著極高要求。它不僅考驗施工人員對建筑結構的深刻理解、對木構件修復的精準把控,還對木構拼接技巧提出了嚴苛挑戰。
重新安裝立柱
以木構架復原的拼接環節為例,工作人員需嚴格按照編號將構件搬運至預定位置,使用繩索進行臨時固定后,仔細校正構件位置,然后依次安裝各類枋與斗栱等構件。木柱的安裝工序尤為復雜,首先要進行基礎處理,確保基礎穩固。接著進行吊裝就位,在木柱就位后立即進行臨時固定,隨即開展連接固定操作。在此期間,還需反復進行垂直度校正、水平度調整及位置調整,每一項調整都關系到木柱最終的穩固程度,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影響建筑整體結構安全。孫馳杰在現場指揮調度,合理安排團隊成員的工作任務,讓經驗豐富的成員負責關鍵部位的安裝,讓年輕成員在一旁學習。他時刻關注施工進度和質量,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確保每一個構件都能安裝到位。
施工人員上梁
專注復原每個細節
木梁安裝同樣不容忽視,需先起吊木梁至預定位置,進行臨時固定。然后通過精確調整,確保木梁處于水平狀態且位置準確無誤,最后全面檢查固定效果,保證木梁安裝牢固。只有經過這一系列煩瑣且嚴謹的步驟,才能最終完成復建后的完整建筑,這背后凝聚著施工團隊對每個環節的專注與執著。
修復一新的凈土庵(新名為南湘云閣)
在本次城市更新行動中,整體保留構件采用傳統榫卯加固,原材構件經處理后原位歸位。這些措施不僅使凈土庵以全新面貌重新屹立于老城廂,還實現了建筑構件的活態傳承,讓古老建筑在現代城市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凈土庵的卸解平移落架重建工程,是城市更新中對歷史文化尊重與傳承的生動實踐。它深刻表明,在城市持續發展進程中,古老建筑并非發展阻礙,而是寶貴財富。通過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的有機結合,古老建筑能夠重獲新生,繼續在城市中發揮獨特價值,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紐帶。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孫沖
圖片 / 陳剛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