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湖北恩施,有這樣一位母親,前方的路,就是刑場;
而她的懷中卻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孩,就在她即將到達刑場的前一刻,她把自己的女兒丟進了草叢。
身為人母,卻無奈做到這樣的程度,她到底經歷了什么?
上戰場
這位母親名叫劉惠馨,在抗戰全面爆發之前,還只是一名學生。
當1937年,時局陷入困頓的情況下,劉惠馨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學業,投筆從戎,這一年,她才22歲。
劉惠馨加入革命隊伍的地方,正是南京,當時也正是抗戰時戰況最為慘烈,經歷最為殘酷的地方。
劉惠馨是親眼看到日本人的殘忍的,因此,她打定了主意,要跟日本人斗爭到底。
正是在這樣艱難且基礎的工作中,劉惠馨認識了馬識途,兩個人肩并肩一同在南京郊區進行抗日宣傳。
事實上,當時南京的局面非常復雜,畢竟南京作為民國的首都,自然而然會成為日本人入侵的第一目的,因此,當淞滬會戰結束的時候,南京門戶大開,成為了日軍進攻的重點城市。
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我軍的總體實力遠遠不及,戰事急轉直下,眼看著南京即將淪陷,劉惠馨和馬識途心急如焚,但是也只能根據上級的命令,選擇撤離。
畢竟保存有生力量,也是抗日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在南京淪陷之前,劉惠馨和馬識途撤退到武漢。
在武漢,劉惠馨和馬識途見到了董必武,這場會面,對于兩個人的革命生涯,可以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雖然當時,兩個人都很年輕,但是對于抗日,對于革命,卻充滿信心。
哪怕是當時的局面復雜且艱難,也從未磨滅劉惠馨和馬識途的信心,反而讓他們愈挫愈勇,這讓董必武非常欣賞他們。
在與董必武會面之后,劉惠馨不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且,還前往豫鄂皖邊區學習和工作。
在邊區,可不同于南京,武漢這樣的大城市。
畢竟,這些地方交通不便,經濟落后,而且物資極端匱乏,除了要應對來自日軍的進攻之外,還需要搞生產建設,來維持地方的日常生活。
不過這樣艱苦的工作,并沒有讓劉惠馨打退堂鼓,反而她覺得這是鍛煉自己的絕佳機會;
更關鍵的是,這些工作也非常重要,畢竟對付日本人,本身也需要在這里一磚一瓦的努力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因此,劉惠馨雖然是一個女兒身,但是在干重活,累活,臟活的時候,她卻比誰都沖的快。
也正是在挑水,種田的過程中,劉惠馨也深刻的理解的農民群眾的生活,革命的口號是需要實踐才能得到深刻的認知的。
盡管在豫鄂皖邊區的日子里非???,但劉惠馨是真的覺得自己成長了,不但學習了農耕的知識,更關鍵的是,她深入到群眾中,真正的了解了群眾的需求,而這是書本和老師的口中都學不來的寶貴知識。
此后一段時間,雖然,劉惠馨的工作屢次調動,但最終,劉惠馨還是在鄂西的恩施一帶安定下來。
當時的局勢非常復雜,為了能夠最高效的完成工作,我黨的相當一部分工作從公開活動,逐漸轉變為地下運動。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好處,其一是不至于讓我軍的行動暴露在敵人的面前,因此,能夠做到出其不意;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地下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防止我黨的人員暴露身份,從而引發危險。
而在這個過程中,劉惠馨作為女同志,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就是婦女工作。
在抗日戰爭時期,婦女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為了動員婦女參與革命,同時,劉惠馨因為個人的專業背景,也承擔了內外聯絡的任務。
正因為劉惠馨的工作性質,使得劉惠馨的工作變得非常重要。
她的聯絡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決定了消息是否能夠高效的傳遞到相關同志的手里,而更重要的是,作為聯絡的關鍵節點,劉惠馨也掌握著大量的機密信息。
劉惠馨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建立了高效的通訊網絡,甚至還專門研發了一套密碼用于信息的傳遞,但畢竟,她的很多行動,還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敵人的懷疑。
在主持工作期間,劉惠馨就真的如同走鋼絲一般,隨時在面對著危險。
若是換作一般人,面對這樣的局面,恐怕早就沒辦法堅持下去了,但是劉惠馨卻完全不這樣想,她認為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說不定哪天就被捕了,被捕了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由此可知,面對危險,劉惠馨并不畏懼,她真正懼怕的是她沒辦法繼續為革命事業,為抗日事業做貢獻。
可見,劉惠馨真的是打心底深處,全身心的投入到和抗日戰工作。
有且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日本人趕出去,趕出中國。
在前線
正因為劉惠馨工作太過于拼命,因此,她多次暈倒,原因都是一個,那就是過度勞累。
哪怕是她懷孕了也絕不肯輕易的離開工作一線,就這份拼命的態度,一般人就比不上。
在她懷孕生子期間,武漢的局勢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是日本人在湖北境內不斷進攻,另一方面則是汪偽政府在武漢頻繁活動,這都使得湖北的抗日形式變得非常復雜。
在這個局面下,自己就更加不能離開一線了,否則,我黨我軍前期的工作可就白做了,所以,劉惠馨凡事親力親為,只要能自己親自完成的,絕不假手于他人。
當時,有一批非常重要的機密文件,需要送到錢瑛的手中,這些情報關系到南方局后續的行動,以及我黨已經打入日軍內部和汪偽政府內部人員的安危。
劉惠馨就更加不敢假手于他人了,畢竟,這些情報經手的人越多,就越危險。
劉惠馨當時剛剛當上媽媽,身體還非常虛弱,但饒是如此,劉惠馨還是顧不上身體的虛弱,她親自參與分揀和分發情報。
可是就在1941年1月20日,她還是出事了。
因為組織里出現了叛徒,使得劉惠馨暴露了,這可不得了。
當有人特意前來通風報信,要劉惠馨趕緊撤退的時候,劉惠馨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欽佩的舉動。
因為她掌握太多的機密文件,這些文件如果被敵人獲取,那毫無疑問,我黨在湖北地區的秘密工作將會遭受毀滅性打擊,不僅如此,還會讓更多的同志陷入到被動中。
因此,劉惠馨完全不顧及個人也不顧及自家的小孩的安危,飛速的燒毀機密文件。
也正是因為劉惠馨拼命的舉動,才使得敵人上門抓捕她的時候,沒有搜索到任何有用的文件。
可是,日本人又怎么可能輕易的放過劉惠馨,被捕后的劉惠馨不得不帶著孩子進了監獄,在監獄中,她受盡酷刑,卻一言不發,硬是什么都不肯說。
在這個時候,日本人竟然喪心病狂的把她的孩子抱走,企圖用孩子作為威脅,要劉惠馨招供,可饒是如此,劉惠馨也硬是沒有向日本人透露任何有效的情報。
眼看著劉惠馨啥也打問不出來,喪心病狂的日本人決定要公開處決劉惠馨,這才出現了開頭的一幕,劉惠馨大義凜然的赴死,
雖然她什么都不怕,但卻舍不得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因此,她在進到刑場的前一刻,把孩子丟進了草叢,希望有人能撿到,給孩子留一條活路。
等到馬識途接到消息前來營救劉惠馨母女的時候,劉惠馨早就已經不在人世了,而他們的孩子也找不到了。
自此以后,馬識途用盡一切辦法去尋找線索。
直到1958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在湖北公安廳的幫助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兒,好在,女兒被一個工人家庭收養,并被養父母起名為吳翠蘭。
孩子雖然沒能在親生父母身邊長大,但好在養父母對她視若己出,使得吳翠蘭還是擁有一個完整的童年。
吳翠蘭卻對理工科表現出極大的熱愛,在1959年考入了北京工業學院,學習機電系,而這個專業正是當年劉惠馨中斷學業的時候,最想學習的專業。
冥冥之中,可謂母女連心,最終,學成歸來的吳翠蘭投身軍旅,并且成為了一名航天人,她雖然早已忘記自己的親生母親,但卻延續了母親未竟的事業,在科研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為提高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文中部分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