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文史英華】古詩詞記錄的二十四節氣‖劉冬穎

0
分享至

《光明日報》( 2025年04月14日 11版)



劉冬穎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古典文獻與文化傳承研究學術交流基地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詩經》研究,著有《詩經八堂課》《詩經變風變雅考論》等;主持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



清明時節,游客在江蘇省興化市千垛景區油菜花田游覽。新華社發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陽產村,村民在秋分當日晾曬農作物。新華社發



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大莊鎮中心幼兒園,老師在指導小朋友包餃子迎接冬至。新華社發

本期講座,我們將介紹古詩歌中記錄的二十四節氣與相關民俗。

二十四節氣凝聚了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智慧,不僅精準反映了自然界的季節變化,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古人的哲學思考。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瑰寶,歷代文人騷客以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創作了大量相關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二十四節氣的自然景象和民風民俗。無論是春天的“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元稹《詠廿四氣詩·谷雨三月中》),還是秋天的“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白居易《歲晚》),這些詩句即便是在今天誦讀,依然能帶我們穿越時空,感受古人視角的四季更替。

仰望星空:二十四節氣中的古代智慧

據考古發掘,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遺址中就有古觀象臺。古人通過長期太陽觀測和生活經驗總結,逐漸發現節氣在一年中的循環變化,二十四節氣的雛形便隨之出現。經過不斷改進,到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得以確立。西漢武帝時期二十四節氣被納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從此,二十四節氣就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時鐘”,展現了中國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

民間流傳的《節氣歌》,就是用詩的形式把二十四節氣展示了出來: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這首《節氣歌》將每個節氣的簡稱按順序編寫,以便于記憶。前四句從每個節氣中各取一個字,按次序組成歌訣,構成了整個節氣歌的主體;后四句則總結了二十四個節氣的時間規律:“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币庵敢荒?2個月中,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各節氣在每年的到來時間較為固定,前后最多相差一兩天?!吧习肽陙砹ヒ?下半年是八廿三?!闭f的是上半年的節氣一般是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下半年的節氣是在每個月的8日、23日前后。這樣簡明扼要的表述,不僅方便記憶,也清晰地傳達了節氣的基本特點和規律。這短短的《節氣歌》,簡潔而全面地概括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順序與日期規律,宛如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解古代歷法與民俗的大門。

從立春到大寒,每一個節氣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象征,它們就像是一串珍珠項鏈上的顆顆明珠,串聯起了華夏大地的一年四季。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個節氣每個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圍繞節氣,產生了不計其數的詩詞歌賦。以文學視角觀之,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可謂最有詩意的歷法。例如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象征著新一年的開始,代表著萬物復蘇、生機勃發。唐代詩人羅隱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一詩,以簡單形象的詩句,描繪了立春景象:

一二三四五六七,

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云飛,

近水游魚迸冰出。

“一二三四五六七”,看似簡單的數數,卻體現了詩人數著日子盼春歸的急迫心情:這一天終于到來了,萬木生芽,大雁北歸,江河解凍,游魚迸冰而出。春天的景象呼之欲出。

立春的朝氣蓬勃也打動了宋代的張栻,他在《立春偶成》中這樣描寫立春時的自然風光:

律回歲晚冰霜少,

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

東風吹水綠參差。

張栻筆下的立春,充滿了生機與希望。隨著立春的到來,寒冬的冰霜逐漸減少,草木仿佛得到了春天的召喚,開始萌動生長。一個“春到人間草木知”的“知”字,將草木擬人化,生動地展現了大自然對春天的敏銳感知,也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它能喚醒沉睡的萬物,為世界帶來新的活力。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是驚蟄,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五言古詩《觀田家》是這樣描繪驚蟄景象的: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在春雨滋潤下,所有的植物都充滿生機,隆隆的春雷響起,喻示著驚蟄節氣的來臨。此時,大自然從冬日寒冷的沉睡中徹底蘇醒,農民開始了一年的辛勤勞作,田間地頭處處是忙碌的身影。

二十四節氣包含了豐富的農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如何更好推廣中國代代相傳的二十四節氣文化?朗朗上口的詩歌,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唐代的元稹曾創作五言律詩《詠廿四氣詩》一組共二十四首,每一首詩對應一個節氣,詩中寫到了節氣與物候、節氣與農事,還有節氣與當時生活及民俗的描繪。

例如《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

雨來看電影,云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時間的腳步走到了春分,晝與夜平分了一日春光,冷暖二氣交匯,下起了一場春雨。春分對農業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春分之后正式迎來了播種的旺季,各種農作物開始快速生長?!坝陙砜措娪啊闭f的是,春雨來的時候,天空中閃電忽明忽暗;“云過聽雷聲”的意思是烏云來的時候,可以聽到天空中轟隆作響的雷聲?!吧缴B天碧,林花向日明”描述了山色青翠,與天空連成一片,碧空如洗,林間的花朵向著太陽熱烈明艷地開放。“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是指梁間的小燕子輕聲細語,仿佛試圖解讀人們內心復雜的情感。

芒種在元稹筆下是“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記錄了田野里螳螂開始出現,農事繁忙的場景。

大寒節氣天氣嚴寒,元稹在詩歌中寫道“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記錄了大寒時節古人需要靠近火源取暖,盡量減少外出的情景。

這組《詠廿四氣詩》被視為“詩歷”,集中展現了每個節氣的天象、物候、農事及傳統習俗,對于指導農業生產、傳承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歲時記趣:民風民俗的文化傳承

記錄二十四節氣的古詩詞中,不僅有對季節變化、自然現象的實錄,還有反映不同節氣民風民俗的內容。例如,立春時古人有“咬春”的風俗;雨水節氣時,民間會祈求風調雨順。這些口耳相傳的習俗保存在古詩詞中,成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風俗的重要史料。

1.自然物候的記錄

古詩詞中對二十四節氣自然物候的記錄豐富多彩,反映了古人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的深厚感情。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日子。唐代韋應物創作的《夏至避暑北池》一詩中,就有一段記錄了夏至時白晝最長、此后夜晚逐漸變長的自然現象: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晷是觀測日影以定時間的工具,夏至這天,日晷所測白天的時間已達極限,從此以后,夜晚漏壺所計的時間漸漸變長。詩人筆下,夏至時節天氣炎熱、農事繁忙,老百姓在田間辛勤勞作,天氣酷熱卻不知如何抵擋。詩人心系烈日下忙碌的百姓,抒發了“苦熱安可當”的深切關懷,這種真情流露的詩句流傳至今。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天氣逐漸轉熱,暑氣初現,但尚未到達酷暑的巔峰。金代龐鑄的一首小暑節氣詩《喜夏》描繪了小暑時人們深居簡出,以竹夫人(青奴)為枕,讀書消夏的場景: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薦枕,黃妳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窗無一事,步屟到西廂。

詩中的“青奴”,又名“竹夫人”,是用竹子編成的夏日取涼寢具,類似于我們今天的涼席、涼枕。小暑時節,雖炎熱難耐,卻不足以讓詩人感到畏懼。詩人深居簡出,退隱山林,此時換上了青奴這樣的涼枕;他心愛的舊書卷也搬到了廳堂,盡管天氣炎熱,仍要調整狀態,專注于閱讀的樂趣。“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描繪了鳥兒在茂密的竹林中歡快鳴叫,雨滴打在荷葉上散發出陣陣清香的景象?!巴泶盁o一事,步屟到西廂”則寫出了傍晚時分一片寧靜,詩人悠然漫步至西廂房的情景。詩作展現出一種閑適而愜意的夏日生活態度,讓人感受到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心境。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八鹎锫暉o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立秋》)此詩作者宋代詩人劉翰在睡夢中醒來,聽到了秋天的聲音,四處尋覓卻不得見。最后,他在灑滿月光的臺階上,看到了飄落的梧桐葉,才恍然大悟,原來秋天已經悄然來臨。

立冬代表冬季的開始,萬物收藏?!皟龉P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唐代詩人李白的《立冬》一詩描繪了立冬時天氣寒冷,硯臺上的墨和筆都已結冰,詩人正好偷懶可以不寫詩了,在溫暖的火爐邊溫著美酒,喝醉后看著月下硯臺上的墨花,恍惚間以為大雪落滿山村,詩人筆下的冬日溫馨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這些節氣詩詞宛如一顆顆珍貴的時間膠囊,細致地封存了古代的生活場景與文化傳統,讓后人得以穿越時光,在細細品味詩歌之余去回望那久遠的歲月。

2.飲食文化的傳承

中國古人很早便懂得在不同的節氣制作適合這個節氣的食物,因此幾乎每個節氣都有自己特殊的飲食習俗。立春就有“咬春”的習俗,唐代杜甫創作的《立春》一詩,就記錄了安史之亂后詩人漂泊異鄉時,想起了往昔開元、天寶年間太平歲月中立春節氣的美好:

春日春盤細生菜,

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

菜傳纖手送青絲。

那時的洛陽和長安兩座城市,正是繁華鼎盛之時。每當立春,家家戶戶都備好春餅、細生菜,高門大戶把青絲韭黃盛在白玉盤里,經纖手互相饋送。兩地立春日的咬春習俗、人們的快樂心情,反襯出詩人漂泊異鄉的愁苦,透出對昔日美好的無限懷念。

宋代文豪蘇軾的“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送范德孺》),也記錄了宋朝立春“咬春”的食俗。詩人一口咬下春天的新鮮蔬菜,春天的生機與希望也充盈于胸。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降雨量充足,是播種移苗的最佳時節,谷類作物在這一時期茁壯成長。宋代詩人黃庭堅曾作詩《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其一》曰:

落絮游絲三月候,

風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東郭清明酒,

何似西窗谷雨茶。

這首詩描繪了谷雨時節柳絮飄飛、風雨過后滿城落花的美麗景象,同時也提到了谷雨茶。詩人問道:不知在東城共飲清明酒,比起在西窗下一起品谷雨茶,哪一個更愜意?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谷雨時節古人品茗賞花之樂。

夏至和冬至一樣,是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為“夏節”或“夏至節”。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夏至日都是全國的假期,人們與親人團聚,以避夏日酷暑,這種習俗被稱為“歇夏”。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離開蘇州13年后,依然懷念與朋友們在夏至歡聚時品嘗的美食。在詩作《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中,白居易寫下“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回憶起在蘇州的日子,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夏至吃竹筒裝的粽子,清香軟糯,帶有淡淡的竹香味,其獨特風味讓13年后的詩人仍然十分向往。不僅僅是粽子,那誘人的鵝炙也令人直流口水。千年之后的我們在字里行間仍舊能“聞”到唐朝美食的香氣。

無論是細生菜、青蒿黃韭,還是竹筒粽、炙子鵝,抑或是清明酒、谷雨茶,每一種味道都蘊含著古人在節令之際對未來的期待和祝福。這些傳統習俗至今仍在延續,成為連接古今的重要紐帶,讓人們在品味節令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

3.節氣習俗的保存

節氣相關詩詞還記錄了古代豐富的節氣習俗。比如,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志著夏季的開始。在這一天,古人不僅要慶祝季節的轉換,還通過各種民俗活動來祈求健康、豐收和好運。立夏習俗中有一項叫“稱人”,即在立夏這天家家用大秤稱量體重。誠如民歌所言:“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惫湃嗽谶@一天稱重,是要查驗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有沒有長胖幾斤。倘若胖了三兩斤,對他們來說可是件好事。古人認為這意味著自己身體康健,可以更好地抵御夏天的炎熱,即使苦夏也不至于消瘦太多。這種習俗不僅充滿了趣味性,還蘊含著人們對健康的美好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是清明和冬至。因此,這兩個節氣的古代習俗也更加多元,產生的詩詞也更多。最著名的莫過于唐朝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描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鼻迕鲿r節,細雨紛紛,人們前往墓地掃墓祭祖,緬懷先人。綿綿細雨如同天公灑下的淚水,輕柔地飄落在大地上,為這莊重而肅穆的時刻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除了掃墓祭祖,清明還是古人踏青賞春的日子。宋代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生動描繪了清明時節人們出城踏青的熱鬧場景:“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边@首詩寫的是宋朝的一個清明節,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織。到了傍晚,踏青游湖的人已散去,笙歌已歇,但西湖依然萬樹流鶯,鳴聲婉轉。這讓我們感受到,清明這個節氣既有對逝去親人的追思,也讓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領悟生命的傳承與延續。

冬至是“陽之始”的節氣,在古代民間,冬至被視為重要節日,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因此稱之為“亞歲”或“小年”。冬至有數九的習俗,從冬至這天開始,數過八十一天,就寓意著冬天過去,春天到來,即“出九”或“完九”。宋元時期的人們雅愛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一百首(其六十九)》詩中,就記錄了當時畫梅花消寒圖“數九”的習俗:

試數窗間九九圖,

余寒消盡暖回初。

梅花點遍無余白,

看到今朝是杏株。

這首詩描繪了人們在冬至后,通過繪制梅花消寒圖來度過寒冬的傳統:冬至日,貼一張畫著梅花枝的圖在窗上,佳人每天早上梳妝時,用胭脂為圖上的一朵梅花涂上色。數九過后,梅花圖上九九八十一朵梅花就全部著了色。因此,宋元時期人們冬天見面時的問候,想必是:“今天你畫梅花了嗎?”

當窗上的梅花圖逐漸填滿,室外的百花也將漸次盛開,春天便悄然來臨。古代民間流行的民謠《數九歌》,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從冬至后的數九寒天到春暖花開、農耕漸啟的季節變化過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歌》不僅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冬季到春季的自然變化規律,也蘊含著人們對季節更替、農耕生活的深刻感受和期待;其語言簡潔明了、節奏明快,易于記憶和傳唱,富有生活氣息。

天人合一:二十四節氣中的人生哲理

二十四節氣高度凝練了中國古人的農業智慧,指導著農事活動,是勞動人民長期從事農業的經驗積累和智慧結晶。因此,節氣詩詞可以說是從泥土中孕育出的詩行。每一首節氣詩詞都如同一顆種子,深深扎根于大地,汲取自然與人文的雙重滋養,展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世界觀和審美情趣。

1.“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與尊重。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古人總結出了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并將其劃分為二十四個等分節點,這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這種將生命體驗錨定在節氣刻度上的傳統,創造出獨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因此,記錄節氣的古代詩詞也深刻體現了這種“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即人類與自然界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應順應自然規律,才能達到和諧共生的狀態。

芒種是一個農事繁忙的節氣,宋代詩人陸游在《時雨》詩中繪出了芒種時節的農耕畫卷: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該詩生動地展示了芒種時節雨水充沛,農民們忙著插秧,家家戶戶享用新鮮的麥飯,處處傳來采菱歌聲的熱鬧場景,展現了勞動的喜悅與生活的美好。詩人以白描手法展現農民順應節氣勞作的場景,這種人類對自然的主動應和,超越了簡單的物候記錄,而是一種天人和諧的精神禮贊。

處暑之后,炎熱漸去,天氣開始轉涼。宋末元初詩人仇遠在其作品《處暑后風雨》中有感而發:“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痹娙嗽隗w驗這種天氣變化的同時,也在思考人生、記錄自己的感悟。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后白晝漸長。杜甫《小至》中的“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是流傳千古的唐詩名句。冬至作為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象征著事物發展的最低點,但同時也預示著和煦的春天即將到來。

中國古代節氣詩詞構建起了古人特有的時空認知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人類是宇宙韻律的參與者,古人尤其看重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順應天時的生活智慧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農耕社會的重要指南,也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傳統。古代民間諺語通過“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等經驗總結,建立起了順應物候的生活節律。

清代黃景仁的詞《賣花聲·立春》寫道,“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揭示了節氣輪回中蘊藏的永恒生機。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小得盈滿”,方為圓滿,小滿是一個富于生活哲理、充滿生命智慧的節氣,背后是古人的處世哲學,正如明人薛文炳《閑居雜興》詩云:

最愛江南小滿天,

櫻桃爛熟海魚鮮。

一聲布谷啼殘雨,

松影半簾山日懸。

“最愛”二字,是此詩的詩眼,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詩人最愛有二:一愛櫻桃熟透,甜香四溢;二愛海魚新鮮,鮮美可口?!耙宦暡脊忍錃堄?松影半簾山日懸”,這兩句描繪了布谷鳥在煙雨中啼鳴,轉瞬間雨過天晴,夕陽西下,松樹的影子透過半卷的窗簾,投射出深深淺淺的光影,別有一番韻味。美食與美景在詩中交相輝映,完美契合了小滿節氣帶來的滿足感。小暑之后有大暑,小寒過后有大寒,小雪之后有大雪,唯獨小滿之后無大滿。這一獨特的節氣安排,不僅體現了小滿是自然界的時令標志,更蘊含了古人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小滿即安,知足常樂,珍惜當下,方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圓滿與美好。

希望在座各位都能在古代詩歌中找到自己的“節氣時刻”——或許是春天走在路上,恰逢細雨綿綿,想起杜甫《春夜喜雨》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或許是在工作時偶然抬頭,看到窗外層林盡染,想起唐代劉言史《立秋》中的“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又或許是在回鄉路上仰望明月,吟誦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那一刻,我們能夠與古人一起聆聽四季的低語,感受時光的流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王辰:把握現在,不懼未來

王辰:把握現在,不懼未來

王辰課堂
2025-05-03 05:05:19
DeepSeek說:人最快的減肥方法,不是運動,不是節食,而是這5種

DeepSeek說:人最快的減肥方法,不是運動,不是節食,而是這5種

簡食記工作號
2025-04-13 00:02:40
白人女性是不是很美,為什么?看網友:俄羅斯和中東易出極品美女

白人女性是不是很美,為什么?看網友:俄羅斯和中東易出極品美女

美好客棧大掌柜
2024-12-24 00:15:02
你對爸媽虛報價格最多的一次是多少?網友:160萬的馬我說幾千塊

你對爸媽虛報價格最多的一次是多少?網友:160萬的馬我說幾千塊

娛樂圈人物大賞
2025-05-02 00:10:10
蘇州直升機墜落后續!被砸男子是兩女孩爸爸,知情人曝出更多細節

蘇州直升機墜落后續!被砸男子是兩女孩爸爸,知情人曝出更多細節

謝綸郵輪攝影
2025-05-03 17:46:33
日本一姐姐彩票中了3000萬,辭職、旅行、瘋狂購物!半年后...

日本一姐姐彩票中了3000萬,辭職、旅行、瘋狂購物!半年后...

今日日本
2025-05-03 14:02:54
震驚!伊恩.卡梅倫遇刺身亡!妻子翻墻逃走,事情真的不簡單

震驚!伊恩.卡梅倫遇刺身亡!妻子翻墻逃走,事情真的不簡單

西樓知趣雜談
2024-07-17 13:55:31
飛天茅臺跌破2000元!超過5000家茅臺門店接入美團、抖音及餓了么

飛天茅臺跌破2000元!超過5000家茅臺門店接入美團、抖音及餓了么

樂酒客
2025-05-03 12:15:21
中國突然刷屏全球!韓國網友急了,這是 “輿論戰”,外網熱議

中國突然刷屏全球!韓國網友急了,這是 “輿論戰”,外網熱議

九號線人
2025-05-03 17:05:04
莫迪應感謝中國:巴基斯坦又一強援趕到,中國給了印度一個臺階下

莫迪應感謝中國:巴基斯坦又一強援趕到,中國給了印度一個臺階下

星辰故事屋
2025-04-30 17:34:33
清代名醫徐靈胎傳授:“縱欲”過度后果雖可怕,但仍有一法可破解

清代名醫徐靈胎傳授:“縱欲”過度后果雖可怕,但仍有一法可破解

一根香煙的少婦
2025-03-31 19:41:09
韓國餃子被連夜踢出中國超市,這場文化反擊戰,中國干得漂亮!

韓國餃子被連夜踢出中國超市,這場文化反擊戰,中國干得漂亮!

安珈使者啊
2025-05-01 06:50:05
營業收入5200億,股價從31元跌到15元,市凈率0.9倍淪為破凈股

營業收入5200億,股價從31元跌到15元,市凈率0.9倍淪為破凈股

投資觀
2025-05-03 08:20:08
湖南一景區推出海拔1600米懸崖睡床:對年齡、體重有要求

湖南一景區推出海拔1600米懸崖睡床:對年齡、體重有要求

封面新聞
2025-05-01 00:25:04
52球11助攻!曝皇馬爭搶26歲中鋒:僅要7000萬,曼聯慘遭無視

52球11助攻!曝皇馬爭搶26歲中鋒:僅要7000萬,曼聯慘遭無視

叁炮體育
2025-05-03 20:32:16
王楚然生圖直出,楚然美的好突出

王楚然生圖直出,楚然美的好突出

阿廢冷眼觀察所
2025-05-03 17:09:27
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這三個特征,很準

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這三個特征,很準

詩詞中國
2025-05-03 15:42:36
因尺度大爆火,這5部成人美劇建議收藏

因尺度大爆火,這5部成人美劇建議收藏

來看美劇
2025-03-16 20:38:07
許佳琪平時挺文靜,上臺是真敢!旗袍開到頂,還“大開大合”的

許佳琪平時挺文靜,上臺是真敢!旗袍開到頂,還“大開大合”的

吃瓜黨二號頭目
2025-05-03 10:09:54
遠離大腸癌,請記住,吃飯兩不要,晚上兩堅持,腸道才會更好

遠離大腸癌,請記住,吃飯兩不要,晚上兩堅持,腸道才會更好

華人星光
2025-05-03 11:12:23
2025-05-03 20:51:00
方志四川 incentive-icons
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網易號
5639文章數 15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陳芋汐完成賽季三連冠 全紅嬋想實現大滿貫只能等來年

頭條要聞

陳芋汐完成賽季三連冠 全紅嬋想實現大滿貫只能等來年

體育要聞

北京請神馬布里?許利民真有“玄學”!

娛樂要聞

趙又廷節目中高調撒糖 大贊高圓圓超好

財經要聞

巴菲特年度盛會,六大看點前曕!

科技要聞

特朗普下手,英偉達對華“特供版”要改

汽車要聞

易三方科技體驗日·北京站上演硬核駕控

態度原創

教育
健康
時尚
旅游
手機

教育要聞

五一逛北京!看各區中小學為北京文旅上大分②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虞書欣和鞠婧祎都愛上了快絕版的“撕拉片”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手機要聞

消息稱 OPPO Reno14 Pro 手機搭載天璣 8450 處理器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合川市| 科技| 石嘴山市| 连山| 定结县| 南部县| 阜平县| 旬邑县| 邳州市| 繁昌县| 惠安县| 绩溪县| 连江县| 赣榆县| 永城市| 天气| 泸水县| 明星| 汕尾市| 隆回县| 开化县| 海伦市| 石首市| 聂荣县| 朝阳县| 金坛市| 尼木县| 泰兴市| 都昌县| 宿州市| 于都县| 河北区| 宜君县| 临泽县| 贺州市| 贵港市| 商丘市| 台江县| 米林县|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