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晌午頭,村東頭李老漢蹲在老槐樹下直抹汗。“這才四月初,日頭就跟火盆似的,晌午地里根本蹲不住人。”他望著曬得發白的田壟直嘆氣,手里的草帽扇得嘩嘩響,可汗珠還是順著皺紋往下淌。
都說2025年是個特別的年份,乙巳年屬蛇,按老輩人講還是“青蛇年”。更稀奇的是,農歷撞上了閏六月,夏至后的三伏天,齊刷刷全鉆進了這多出來的六月里。
從7月20號頭伏開始,一直到8月18號末伏結束,整整30天,都在閏六月的日子里泡著。
村里的老人們掰著指頭數節氣,各有各的說法。王大爺總念叨“四月初五火燒天,兩六月曬死老牛”,說眼下這提前冒頭的熱乎勁兒,就是夏天要“發狠”的兆頭。
可村西頭的趙叔卻不同意,他記著另一句老話“青蛇閏六月,三伏難見天”,說青蛇年遇上閏月,伏天里反倒是陰雨多過晴天。到底是曬破臉皮還是泡爛鞋底?
鄉親們心里都犯著嘀咕。瞧瞧五一這幾天,長江邊上都熱到30℃往上了,大太陽曬得人頭暈;可北邊的天氣預報卻說,接下來好些日子都得跟陰雨作伴。這南熱北澇的架勢,倒像是把兩種農諺的說法掰成了兩半,各占一頭。
咱老輩人傳下來的農諺,都是多少年瞅著天吃飯攢下的經驗。就說閏月咋來的吧,古人講究“十九年七閏”,哪個月沒了中氣,就得補上一個閏月。
今年的農歷六月,小暑在月頭,大暑在月尾,中間沒了空檔,只好多出個閏六月來裝,這才讓三伏天跟閏月撞上了。
可如今的天兒,到底還吃不吃老規矩這一套?
有人覺得,過去閏六月常鬧雨,備好蓑衣斗笠總沒錯;也有人犯愁,眼下地里正缺雨,要是伏天里光下雨不曬日頭,秋莊稼怕要長不好。
更有人想起去年伏天40天,熱得河里都快見底,今年少了10天,說不定能喘口氣?
這爭議就跟夏天的蟬鳴似的,吵得人心惶惶。你看那田里的玉米苗,正頂著日頭往上竄,葉子卷得跟煙卷似的,急等著一場透雨;可菜園子里的西紅柿,又怕雨水多了爛根,巴不得多曬幾個晴天。
老天爺的脾氣,還真不是一句兩句老話能摸透的。我個人覺著,老輩人的智慧咱得敬著,但也不能全靠老黃歷過日子。
就說這三伏天吧,雖說跟閏六月撞上了,可氣候這事兒,風調雨順才是頂好的。曬得太狠,莊稼扛不住;雨水太多,地里積了水,一樣要人命。
你瞅見村頭那棵老槐樹沒?樹皮上的紋路深一道淺一道,就像老天爺寫下的謎語。
咱農民這輩子,跟天氣打交道的日子長著呢,該防的防,該備的備,剩下的,也就只能盼著老天爺多賞幾口飯吃。到底今年夏天是熱暈還是雨澇?現在誰也說不準。
但有一點錯不了,不管是日頭毒還是雨水急,咱種地的人,總歸得跟著時節走,該澆水澆水,該排水排水,可不能讓老天爺的脾氣,誤了一年的收成。至于那些個農諺,權當是老輩人留下的念想,信也罷,疑也罷,日子總歸是要腳踏實地過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