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熹貴妃回宮。
孫儷時隔三年半第一部劇,還是迷霧劇場重點項目。
這不殺瘋了?
開播熱度登頂,直接秒殺一切國產劇,連古偶都要靠邊。
結果,質量堪憂。
怎么2025年還能有這么難看的刑偵劇——
避雷。
導演前作《八角亭謎霧》,豆瓣5.7。
孫儷??羅晉前戲《安家》,豆瓣6.1。
經驗之談。
這情況,不該有任何預期。
觀眾反饋也就一點——
請求光速抬走。
一集勸退
爛劇露出馬腳需要多久?
四分鐘。
就如這劇案件的開篇——
一個昏暗急躁的雨天,有人在山上發現了一塊“打碼”的碎尸。
不夸張的說,這碼比小電影打的還要厚。
面對這樣不能放出的片段,卻沒有任何規避的巧思,這不純是惡心觀眾嗎?
但往下看,才發現這種觀感的不滿,很可能就是導演故意的。
碎尸案的發生迅速引起了警方的重視,二十分后,女警韓青(孫儷 飾)來到犯罪現場檢查,滿臉寫著不爽煩躁。
一問,果然大姨媽來了。
然后情緒不佳的韓青,面對初來乍到的警員主動和前輩打招呼,直接就是一個目中無人。
單手插兜,滿臉不屑。
狂拽酷炫的一套流程下來,人設直接立住了——
一個非常令人討厭的女性主角。
整天擺著一張臭臉對全世界都不爽,滿臉寫著不高興。
沒禮貌,對新同事連個正眼都不肯給。
沒素質,面對領導橫沖直撞咄咄逼人。
而這一切背后的原因,來自她的搭檔及愛人鐘偉(羅晉 飾)。
在一次兇案的抓捕過程中失蹤,一個多月杳無音訊,但韓青不愿相信這一切,于是作為一名警察的她,開始一心執著于此案,將不滿向身邊所有人發泄,無差別厭惡全世界。
女主是這樣。
案件劇情更是撲朔迷離,讓人有種摸不清頭腦的疑惑。
四個字涵蓋一切:故弄玄虛。
先是,碎尸。
一開篇就整大活,碎尸案直擊觀眾。
兇手將尸體分割成三塊,四肢、軀干、頭顱,分別拋尸在城市三角區的監控盲區,碎尸身份只知是年輕女性,其他完全無從下手。
唯一露出破綻的,其中一袋碎尸中發現一雙奢侈品鞋子。
由此警方挖出了這案件的第一個犯罪嫌疑人白小蕙。
再是,推理。
貌似抽絲剝繭的查案追兇,每個角色之間都有所牽連。
已知嫌疑人是一家健身會所的員工,但在警方調查時卻不知去向,而健身房的老板反倒有點不對勁,浪蕩成性,情婦成群,張口就是謊言,還與之前鐘偉消失的案子存在關系。
還有,暗線。
一個戴著人皮面具的兇手,給案件增添一分懸疑色彩。
兇手的身份不明,在別人的眼中是個戴黑框眼鏡的老男人,其實卻是披著人皮的惡魔,背后被人操控指使。
而犯罪嫌疑人白小蕙這邊,也是驚慌不已。
死者本是白小蕙的同鄉,只是因為她們意外拍到了酒店的一些秘密,向他人發出敲詐短信,結果就慘遭毒手。
而死者吸毒的男朋友,似乎也與此事有所關系。
結果就在警方查出死者男友,想要再進一步調查時,卻發現兇手先人一步把人殺了。
這絕不是普通的一起兇殺碎尸案,因為每次警方在查處新的線索時,都會被人捷足先登。
警隊有內鬼,兇手戴面具。
罪案背后隱藏更深的罪惡,陰謀之外是更大的陰謀。
看似錯綜復雜,其實整部劇像是一鍋“大雜燴”——
懸疑元素不斷堆積,劇情邏輯模糊不清,觀眾看得莫名其妙。
AI劇本
這劇的劇本仿佛不是人寫的。
像是AI編輯一般毫無感情,全是一些熟悉的爛梗縫合。
網友點名就能看出幾部劇的風格,比如美劇《東城夢魘》、韓劇《信號》。
首先是懸疑元素。
看似精心策劃,其實漏洞多如蜂窩煤,劇情設計更是耍觀眾玩。
其中有這樣一幕情節。
韓青在找到線索后立即趕往現場查找兇手的痕跡,而兇手來不及逃跑,兩人只相隔一步之遙。
眼看著往前一步兩人就要碰面,危機時刻,觀眾也跟著屏住呼吸,猜測后續劇情,是韓青遭到兇手襲擊倒地不起,還是韓青發現兇手的身份……
但怎么也想不到的是,這矛盾卻被韓青突來的電話化解,甚至她在接通電話后完全沒有做繼續的篩查,扭頭就走了。
這種情節設置明顯的套路,完全違背了刑偵劇該有的嚴謹性。
兇手的作案動機交代不清,犯罪手法更是漏洞百出。
劇中很多關鍵線索的發現都顯得極其兒戲,兇案邏輯過程堪比幼兒園水平。
比如,在第一集中發現拋尸地點,韓青就一通看起來非常經驗的分析,兇手是如何進入現場的,猜測是通過小路,一個毫無證據支持的草率結論,竟然能被所有人信服。
再比如,在韓青鎖定白小蕙是關鍵人物后,直接選擇來到她的老家調查,這一舉動很可能會打草驚蛇,而事實確實也是,她的家人立刻就告訴了她幫助她躲避警方。
包括劇中很多重要證據,也像是天降金手指一般憑空出現。
在老妹兒看來這不就是編不出來硬寫,強行去把不符邏輯的劇情合理嗎?
其次是情感元素。
男女主的感情戲簡直是災難現場,毫無cp感只有中年人的工業糖精。
毫無預兆的韓青就陷入了回憶,鐘偉露出標準模版式笑容,像一個AI合成人物,兩人一同框就尬的人腳趾抓地,中年愛情還真不好嗑。
這段愛情回憶總帶有一絲油膩,非常古早老套的誤會橋段,完全沒能讓觀眾感動,最重要的是在現實和回憶來回切換,破壞了劇情的完整性。
整部劇像是AI識別的劇本,刑偵劇碎尸案,中年愛情遺憾,系統自動生成一篇模版。
只不過——
元素齊全,毫無感情。
女性主角
在整部劇播出前,老妹兒非常期待——
孫儷女主,還是一部以女性警察角色為主的刑偵劇。
但真正呈現出來的,卻像是對女警職業的一種侮辱。
韓青初次登場來到拋尸現場,一見面就問同事要止痛藥,表示自己月經來了。
能感受到劇中是想表現女性在職場中遭遇的困擾,但拍出來卻顯得格外突兀,因為就這一句話之后,并沒有任何明顯表現韓青在經期任何不適的感受。
每天最多的面部表情就是皺眉、瞪眼。
經常穿著緊身七分褲和高幫馬丁靴在案發現場,造型非常不專業也就算了,工作中更是看不出專業,整天對新人甩臉色,搞得辦公室氣氛緊張。
還有頻繁出現的韓青對鐘偉的戀愛幻想鏡頭。
讓人不禁疑惑:一個女刑警整天沉浸在戀愛幻想中,這真的合理嗎?
不止女警,劇中罪案也是以女性角色為主。
一號嫌疑人白小蕙。
在拍到他人證據后敲詐勒索,但背后原因在于她是一個偉大母親,她的兒子患有尿毒病急需很多錢,所以她做一切也都是情有可原。
她雖然犯了罪,那也是為了給孩子治病啊~
二號嫌疑人董潔。
她有一個失敗的婚姻,因為曾經流產而愧對丈夫,忍氣吞聲看著丈夫四處出軌找女人。
雖然生活的很悲催,但這也是一個女人為保住婚姻不得已的忍耐。
但這種對角色的描寫,就像是加深對女性的一種刻板印象,像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不論是好是壞,都只是推進劇情策劃案情的工具。
整部劇標榜著現實主義大制作,結果卻是劇情漏洞百出,人設崩塌,制作粗糙。
唯一可以夸贊的點,就是某些氛圍打造和細節的特寫。
比如,兇案現場的懸疑感,雨夜、山城公路,氛圍感營造的很濃郁。
比如,主角女警察的不修邊幅,全素顏的裝扮少了很多精致感,反倒更真實。
但這對一部刑偵劇來說是最基本不過的要求,好劇本好演員缺一不可。
過于想拍好一部劇,反倒成為翻車典范。
同樣是女性視角的刑偵劇,但在《東城夢魘》中女主的臭臉卻是堅定真實,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喊口號式的自我感動,而是深入生活內里,即使看起來再強悍的女警,其實也和普通女性一樣,需要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平衡掙扎。
反觀《烏云之上》,表面想拍堅定果敢的冷臉大女主,呈現卻是沒禮貌少素質是非不分的臭臉女性角色,讓觀眾無法看到人物內心的掙扎變化,只是一味的因劇情而感到氣惱。
一起碎尸命案的發生,在現實中定會引發整座城市的人心惶惶。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但劇中的她卻是事不關己,劇情尷尬的讓觀眾都無法對此產生信服。
將兇案當作兒戲,無時無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心只惦記自己失蹤的未婚夫,全然不顧當下案件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這難道不是對所有女刑警的一種侮辱嗎?
拍出這樣的劇,真不怪觀眾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