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生的成績提升點在哪里?我們認為主要是這兩個方面:一是規范,二是補弱。經過多年探索,我們確定了以“糾錯工程”為核心的做法,來將這兩個方面進行落實。
一、理論依據
(一)如何改善復讀生規范問題
規范是復習生這一年的最大潛力點,占提高成績的70%以上。
第一要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要拿起筆來,把所有學習任務落實到紙上,養成邊聽邊寫,邊讀邊寫,邊看邊寫,邊思邊寫的學習習慣,堅決克服“懶得動手”的壞習慣。
第二復習生要從作業、單元檢測、周考、月考等平日訓練入手嚴格訓練規范。除非不動筆,動筆就規范。平日不努力,高考再規范的思想是自欺欺人的。如果規范上不去,尤其語文、英語這些學科,高考成績能否提高就要打問號。平日訓練規范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書寫認真,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卷面布局合理,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分明;作圖時一定要使用規范的作圖工具,不得隨性而為。
規范的目標:會做的題做完,會做的題做對,會做的題不失分,不會做的題也能爭幾分。
(二)如何推進復讀生補弱問題
補弱三部曲:一輪復習著重補;二輪復習慎重補;三輪復習酌情補。可見,補弱的黃金時間在一輪。
弱科形成一般是基礎不牢,所以補弱首先要夯牢基礎,盲目拔高的刷題訓練會適得其反。
要適應新高考要求。直接針對弱點的補弱恐怕會收效甚微,一旦聯系其他部分還是不會。所以要注重知識間內在聯系,在形成知識關聯結構的前提下再對弱點實施重點突破。
(三)規范和補弱的落實在糾錯
1.糾錯的三個層面
教師講評試卷前應該由學生先自己糾錯。學生需要對考試題目進行剖析,思考這次所考查的知識點、學科思想、原理及公式、方法及規律分別有哪些,并在課本上找到相應的內容(逆向思維),再重新學習這些知識點,力求做到溫故知新。
糾錯需要做到三個方面:
(1)揪----找出錯誤。學生自行排查存在的思維障礙、問題或錯誤。
(2)究----研究錯因。找到出現錯誤的真正原因。
(3)糾----改正錯誤。完整、規范地把題目重新解答出來。字跡工整、步驟完整、程序正確。
2.錯題糾錯體現三部曲
教師講評要在學生自行糾錯的基礎上進行。下發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學生先對照答案自行改錯。在此基礎上老師講評時,學生再針對性地反思、領悟、內化,直至真會下次不再出錯。
糾錯分為三個階段:
(1)對照答案,醒悟改。學生通過這次的改錯能從迷惑、錯誤中清醒、覺悟過來,自行糾正部分錯誤。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學生能自行掌握的知識點,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學生能力的提升點。
(2)講后回想,頓悟改。在教師講評后,學生對之前不能自行糾正的問題有了新的啟發和感悟,可進一步探索新的難題。這是學生漸進、領會,最終突然頓悟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探索、發現、思考、實踐,逐漸積累理解與認識。同時思考還會遇到哪些問題?
(3)二次過關,領悟改。對于核心知識點出現的問題,進行滿分作答、變式訓練、延伸拓展等形式的二次過關。這是一個深化、感悟、內化、升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種反思,一種回眸前行解悟的過程。事實上,只有吃透必備知識,準確找到各知識點間的內在本質、關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思考還可能出現哪些錯誤,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等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