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是我國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增強公眾國家安全意識,東湖高新區法院通過“校園普法三重奏”架起司法與青春對話的橋梁,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構筑起青少年心中的法治長城,讓守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時代新人的血脈中奔涌不息。
1
模擬庭審
培塑安全意識
4月11日,東湖科學城人民法庭庭長吳國陽走進武漢楓葉國際學校初中部,開展了一場以校園欺凌案件為背景的模擬庭審活動。庭審中,多名學生分別扮演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等角色,完整呈現了法庭調查、舉證質證、辯論及宣判流程。
案件涉及公開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民事訴求。醫生出具的精神診斷書、驗傷報告、目擊證人的證詞,以及詳實的醫療票據,共同構建起完整的證據鏈,讓在場師生感受到司法程序的嚴謹與法律的威嚴。
模擬庭審結束后,吳國陽法官結合“國家安全”主題對本次活動作出點評,“從庭前準備到庭審程序,從法言法語到證據鏈條,同學們展現出的專業素養遠超預期!每位同學都是國家安全的‘青春衛士’,課桌旁的每一次正義發聲,成長路上的每一寸善意守望,都是構筑法治長城的青春基石。”
以“小案件”闡釋“大道理”,用“小課堂”傳遞“大使命”,模擬法庭敲響的不只是法槌,更是新時代少年的覺醒鐘聲。此次模擬庭審活動,不僅為青少年打造了一堂沉浸式法治實踐課堂,更在寓教于“審”中激活了法治教育的生命力,讓法治精神在校園沃土中生根抽枝。
2
案件旁聽
筑牢法治防線
4月15日,來自武漢體育學院的10余名學生走進法院,在參觀完訴服中心、執行事務中心、數字化審判庭后,旁聽了一起刑事案件庭審。從法庭調查到當庭宣判,學生們全程見證司法程序。
審判長丁軍偉在判決后指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任何困境都不能成為違法借口,守法才是維護自身和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多名學生表示,“這次旁聽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不僅是宏大敘事,更與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我們將把“庭審一課”的思考融入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爭做維護國家安全的宣傳者、踐行者。”
此次庭審觀摩是東湖高新區法院與武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大思政課”教學基地的重要實踐,通過精選典型案例、設置釋法課堂,將國家安全教育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讓青年學生在真實庭審中感受法治精神,引導學生感悟法治力量,筑牢法治防線。
3
巡回審判
零距離感知司法
4月15日,高新產業園人民法庭胡秋俊法官將巡回審判開進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公開審理一起由交通安全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百余名師生現場觀摩。
庭審中,法官重點查證了“通勤途中的工傷認定標準”“傷殘補助金標準”等爭議焦點,結合監控錄像與證人證言,認定企業所需依法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學生提問
企業要求員工‘提前到崗’,卻不愿承擔安全
責任,這是否屬于變相損害勞動者權益?
回答
超負荷考勤制度可能變相迫使勞動者冒險趕工,這與《勞動法》中“保護勞動者生命安全”的基本原則相悖,此類現象正是勞動監察的重點領域。
提問
通勤時間正是交通高峰期,如何在途中
既保護自己又能維護公共安全?
回答
佩戴頭盔、遵守交規是對自身和他人安全負責,若發現違規占道等隱患,可通過“隨手拍”向交管部門反饋——人人盡責,正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深層含義。
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基石。國家安全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多維度,只有筑牢勞動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保障的“微觀防線”,才能夯實國家安全的基礎。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國家安全教育要從心間播種。此次國家安全日,東湖高新區法院通過“模擬+旁聽+巡回”三位一體的普法模式,持續深化“校院合作”,推動國家安全教育融入社會治理全鏈條,形成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為筑牢國家安全屏障貢獻司法力量。
來源:刑庭、科學城法庭、產業園法庭
編輯:政治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