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美術館“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布展現場(02:12)
2025年是藝術家陳逸飛(1946-2005)逝世20周年,浦東美術館的年度展覽——“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將于4月26日開幕。4月15日,繼《潯陽遺韻》、《長笛手》等陳逸飛名作陸續到館布展后,陳逸飛“海上舊夢”系列的代表作《玉堂春暖》在浦東美術館現場開箱,這也標志著這一展覽已進入布展的最后階段,《玉堂春暖》曾在2017年以1.495億元成交,創下陳逸飛作品的拍賣紀錄。
澎湃藝術在現場看到,展覽布展已完成的作品中,不乏《開路先鋒》、《山地風》、《踱步》等大幅作品。
《玉堂春暖》在浦東美術館開箱
陳逸飛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海上舊夢”系列、“西藏”系列,并同時進行視覺藝術拓展的藝術實驗,與之同時,其原來的“水鄉”和“古典仕女”系列仍持續發展。《玉堂春暖》作為其“海上舊夢”系列之一(同系列還創作了《黃金歲月》《春風沉醉》等),正是該時期最重要的作品。2017年12月,《玉堂春暖》以1.495億元被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競得。此番大型回顧展開展在即,《玉堂春暖》正是從龍美術館被借展到浦東美術館。
《玉堂春暖》開箱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完成例行檢查工作
《玉堂春暖》高169.5厘米,寬243.5厘米,屬于陳逸飛尺幅較大的作品之一。開箱過程中,四位工作人員共同完成例行的檢查工作,確保畫作在運輸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甫一登場,《玉堂春暖》就融入了展區的深藍色調,勾勒出一段“海上舊夢”的記憶浮光。
《玉堂春暖》用陳逸飛典型的古典寫實風格創作而成,在暖色調中營造出民國時期老上海的流金歲月。畫面左方一青衣,正是經典京劇《玉堂春》里的主角玉堂春(又名蘇三),畫中11個人物以青衣水袖為界分為兩組,左邊二位從衣著打扮看應為戲班中人;右側八位則為看戲眾人。
《玉堂春暖》細節,圖片由澎湃新聞于展覽現場拍攝
在人物設計上,特別是畫中女士的服飾——玉堂春的青衣打扮與觀戲名媛的錦緞旗袍、珠光寶氣形成鮮明對比;而圓桌上的傳統曲柄長頸鼓腹銅壺和六角刻花錫壺,又與兩瓶來自歐羅巴的洋酒形成中西對比。一場堂會觀戲的所有細節,都在昭示著二三十年代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十里洋場”其兼容并包的時代精神。
陳逸飛在“海上舊夢”系列繪畫創作中,無論是對傳統圖像符號的挪用,或是對西方文明元素的雜然紛呈,都與他1980年后赴美期間在異域文化中確立的文化身份意識和本土化創作視野密切相關。
布展現場《長笛手》1987年 陳逸飛 私人收藏 龍美術館提供 圖片由澎湃新聞于展覽現場拍攝
在展覽現場,另一展廳內《長笛手》中的西方女子身著絲質晚裝,靜靜佇立,與《玉堂春暖》中的東方女子遙相呼應。
陳逸飛與《踱步》(“時代逸飛”展出作品)合影 1979年 圖片致謝:陳逸飛家族
“此次展覽的展廳將近兩千平方米,匯集了逾150件展品,其中包括約80幅油畫,囊括了繪畫、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種媒介。”陸家嘴集團副總經理、浦東美術館董事長(館長)李旻坤現場介紹說,“我們的展覽構思始于去年下半年。展品來源涉及四五十位藏家,從倫敦、印度、港臺以及中國大陸的各個地區匯集而來。”
據悉,展覽以時間為線索,分為“成長歲月”“心靈之橋”“海上風華”和“大視覺時代”四個板塊,全面呈現了陳逸飛各個時期風格迥異的創作。展覽以《開路先鋒》等紅色題材作品為起點,還包括《黃河頌》等經典之作。第二部分展示了陳逸飛留美期間創作的“水鄉”系列和“音樂家”系列,體現了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突破和藝術語言的創新。第三板塊對應的時間是海派繪畫成熟期的90年代,涵蓋“仕女”系列和“西藏”系列,不僅在技法上開拓了新天地,也在題材與媒介上實現了突破。最后一部分展示了陳逸飛在“大美術,大視覺”理念下的跨界藝術實踐,涉及電影、時尚、城市設計等多個領域,將藝術帶入普通人的生活。“在三樓的鏡廳會放置一個陳逸飛非常知名的東方少女的雕塑,會和館外的觀眾形成非常有趣的互動。”李旻坤向澎湃藝術透露。
《開路先鋒》 1972年 陳逸飛 魏景山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澎湃新聞于布展現場拍攝
距離展覽正式開幕僅余10天。澎湃藝術了解到,展覽已完成80%,其中不乏《開路先鋒》、《山地風》、《踱步》等大幅作品。這其中,獨占一整個展廳空間的《占領總統府》格外引起注目。這件作品的原作現藏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占領總統府》是青年陳逸飛與魏景山繼《開路先鋒》后的再度合作。據悉,這幅作品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永久藏品,此為這幅作品的首次特殊形式外借——為了本次展覽的完整性與全面性,浦東美術館特別獲得了軍博授權和提供的《占領總統府》建模數據,并以此復刻了這幅油畫的原貌。
《占領總統府》(復制品) 1977年 陳逸飛 魏景山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澎湃新聞于布展現場拍攝
展覽內容豐富,如何在敘述之時避免凌亂?澎湃藝術在現場看到,布展采用了不同顏色區分主題與章節。“革命”系列使用了赭紅色為基調,“水鄉”系列采用柔美的水藍色襯托。陳逸飛在藏區采風時創作的“西藏”系列,以活潑的橙色強調他在技法與風格上的突破。最后的“大視覺時代”在米白底色上勾勒陳逸飛的跨界語言,又似隱喻其藝術生命戛然而止的“留白”……除此之外,展覽二樓報告廳還將播放陳逸飛執導的電影精剪,以補充資料進入陳逸飛人生的全景。
布展現場,圖片由澎湃新聞拍攝
此次展覽的規模之“大”還體現在活動豐富度和觀眾覆蓋面上。李旻坤表示,浦東美術館將組織“陳逸飛城市循跡”活動,串聯起上海與陳逸飛息息相關的地點,邀請觀眾前去打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