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塑料污染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全球問題,但當前缺乏對全球塑料產業的全面分析。
國際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4月10日發布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按從原料到廢物管理處置的整個供應鏈中每種塑料類型進行細分,揭示了2022年全球塑料的生產、使用和棄置等流動情況和存量狀況,繪制了全球塑料貿易圖譜。
該論文稱,全球的塑料回收率一直停滯在較低水平,回收率在9%左右。此外,2022年生產的4億噸塑料中,只有不到3800萬噸產自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占比9.5%。
該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助理研究員譚全銀。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研究結果顯示,美國的人均塑料消費量最高,平均每人每年消費216公斤塑料;中國消費的總量最高——每年消費8000萬噸,但中國的人均塑料消費量明顯低于美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50公斤塑料。
2022年,全球約有2.68億噸塑料被棄置,其中僅27.9%被送去分類和潛在地回收,而被分類的塑料中僅一半得到了真正回收。研究人員表示,由于存在區域數據質量的差異,以及未包括非正規回收部門,這可能會低估全球塑料廢物的回收率。例如,中國存在大量小規模的塑料廢物回收商,但相關信息難以被有效統計。
雖然本研究沒有預測2022年以后的趨勢,但由于行業慣性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對于塑料的需求,塑料的生產和消費預計將增長,可能會加劇塑料污染帶來的環境挑戰。此前有研究稱,全球塑料產量從1950年的每年200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每年4億噸,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8億噸。
此外,塑料垃圾的處理方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1950到2015年間,全球塑料垃圾填埋量占比79%,而2022年全球塑料垃圾的填埋處理占比已下降到40%,而焚燒的占比上升到了34%,成為處理塑料垃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員呼吁制定促進循環經濟原則的政策,如重復使用、減少和回收,以減輕塑料污染;并強調需要對塑料添加劑實施更嚴格的管理要求,改善回收基礎設施和完善生態設計標準,以提高塑料及塑料產品的可回收性。此外,要針對地區實際情況確定解決方案,例如支持發展中國家的非正規回收部門的轉型,以及推動高收入地區的廢物變能源技術。在減塑方面,應采取禁止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設計可回收的產品以及促進回收系統和技術投資等措施。
策劃制作
來源丨澎湃新聞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