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消息:國際機場協會(簡稱“ACI”)公布了2024年全球十大最繁忙貨運機場名單。得益于強勁的電子商務需求、海運中斷和航空煤油價格的下跌,去年全球航空貨運量預計同比增長8.4%至超過1.24億噸,較2019年增長3.9%。前十大機場共完成貨運量3230萬噸,同比增長9.3%,占比超過四分之一。
排名六至十位分別為:韓國仁川國際機場(ICN)、美國邁阿密國際機場(MIA)、卡塔爾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DOH)、中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CAN)、中國臺灣臺北桃園國際機場(TPE)。
白云機場上升2位躋身前十,去年完成貨運量237.37萬噸,同比增長16.9%。目前,總投資537.7億元的三期擴建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計劃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屆時機場將實現5條跑道、2個航站區的規劃格局,包括東西兩個貨運區,貨站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預計到2023年,貨郵吞吐能力預計將達到380萬噸,2045年達到600萬噸。
中國香港國際機場(HKG)、中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PVG)、美國孟斐斯國際機場(MEM)、美國泰德·史蒂文斯安克雷奇國際機場(ANC)、美國路易斯維爾國際機場(SDF)分列前五。
浦東機場超越孟菲斯機場排名第二,去年共完成貨運量377.83萬噸,同比增長9.8%。全年中轉率提升至15.7%,創下歷史新高,同時推出長三角異地貨站直通港物流模式,對跨境電商帶電等敏感貨物實施便利化收運,全年跨境電商貨物運輸量創下新紀錄。
今年4月7日,全國首個跨省市、跨關區的航空前置貨站——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正式啟用,為長三角周邊企業提供“家門口”航空貨運服務,較常規模式節約物流時間12-24小時,可降低地面物流成本10%-30%。
香港機場共完成貨運量493.82萬噸,同比增長14.1%,自2010年以來第14次被評為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不過與2018年的最高峰512.1萬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機場坐落于新界大嶼山竹篙灣赤鱲角,占地面積12.55平方公里。1998年7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取代了1925年啟用的啟德機場。超過120家航空公司運營,從這里出發,可以抵達全球約220個航點。
2015年,香港機場管理局宣布投資1415億港元進行三跑道系統建設(包括新建全長3800米的第三跑道、擴建二號客運大樓、建設客運廊、新旅客捷運系統及行李處理系統等),這也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昂貴的基建工程。2016年8月啟動,2024年11月28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機場整體運力將增加50%,每年可處理1.2億人次客運量和1000萬噸貨運量,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將得以鞏固。
除了擴大規模,近年來還積極拓展業務范圍,成為全球首個獲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頒發所有運輸認證的機場,可處理包括鮮活貨物、鋰電池等高價值貨物。與此同時,機場正全面推進多個電子商貿發展項目,并選擇東莞為合作伙伴,開拓新的海空貨物聯運模式,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地區的聯系。
即內地出口貨物的相關航空安檢、裝箱、打板及收貨等程序,推前至在東莞完成,然后以水路直接運達香港機場,再馬上轉運到世界各地。今年年底,空港中心第一期永久設施首階段建設預計將完成,逐步達至每年處理100萬公噸貨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