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蘇炳添(左二)在男子100米預賽中沖刺。劉春林攝(新華社發)
“現在是真跑不動了。”近日,在廣東肇慶舉行的2025年全國田徑大獎賽(第一站)上,35歲的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在賽后坦言,這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場100米比賽了”。
話語平實,語氣篤定。從賽道巔峰一路走來,蘇炳添用腳步見證中國短跑的崛起,也走到了這段榮耀旅程的尾聲。迎接他的,將是新的人生起點。
“跑到跑不動為止”
此次大獎賽,蘇炳添報名參加了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兩個項目。100米預賽中,蘇炳添以10秒49的成績從小組晉級,但并未出現在隨后的半決賽上。
“我真的盡力了,也做到了自己所說的‘跑到跑不動為止’。”蘇炳添在預賽后表示,因為兩年沒有系統性參賽,此次重返賽道更像是一次檢測,看看自己的競技狀態。
“如果情況不是很理想的話,這可能就是我的最后一場100米。”他說。
蘇炳添的上一場百米比賽,還要追溯到2022年的俄勒岡田徑世錦賽。近兩年,他受到傷病和年齡因素影響,已很少系統性征戰百米賽事,僅偶爾出戰60米和4×100米接力。本站比賽中,蘇炳添在4×100米接力決賽披掛上陣。作為廣東隊的第一棒,他與3名00后隊友合力奪得金牌。
去年年底,蘇炳添曾公開表示,將在今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后退役。4年前的陜西全運會,蘇炳添跑出9秒95,以打破全運會紀錄的成績首次奪得全運會男子百米冠軍,這也是他在國內“飛人大戰”中最后一次登頂。
代表廣東隊征戰全運會,是蘇炳添的愿望。盡管距離十五運會還有半年多的時間,但以當前狀態來看,“亞洲飛人”隨時都有可能告別賽場。
從成績來看,當下蘇炳添的百米成績距離全運會10秒11的達標資格還有不小的距離。對此,蘇炳添坦言,即便接下來幾個月參加100米比賽,成績也不會相差很大。“所以如果成績理想的話,就會有下一場,情況不是很理想的話,可能就是我最后一場。”
對于4×100米項目,蘇炳添說,自己希望能夠在接力上給廣東隊帶來優勢。但他也表示,“如果給隊伍帶來不了優勢的話,我就沒必要堅持下去了”。
“亞洲選手一定可以做到”
蘇炳添的“飛人”之路,是一條不斷超越預期和極限的道路。他的身高1米72,不具備傳統短跑選手的體型優勢,卻憑借長期系統訓練與精細化技術調整,逐步提升能力,屢次創造歷史,實現了中國田徑在世界舞臺上的一次次突破。
2015年,蘇炳添在尤金鉆石聯賽跑出9秒99,成為首位百米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同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蘇炳添與博爾特一同站上“鳥巢”百米起點,成為第一個躋身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亞洲人。
2018年,他在馬德里跑出9秒91的成績,追平亞洲紀錄;雅加達亞運會上,他又以9秒92的成績摘得金牌,成為中國田徑史上第二位“亞運飛人”。
當時,站上亞洲之巔的蘇炳添曾說過:“我相信亞洲人能跑到9秒85。我不敢說一定是我,不過我相信自己能跑出9秒90,爭取進9秒8區。”
奇跡屬于敢想敢做的人。2021年東京奧運會,蘇炳添締造了中國田徑的高光時刻。從半決賽上跑出創造亞洲紀錄的9秒83,到在兩個多小時后的決賽中再次叩開10秒大關。那一晚,中國人第一次在奧運會“百米飛人”大戰的舞臺中央留下了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場載入歷史的決賽中,蘇炳添是唯一一名80后選手。
從叩開10秒大關到創造亞洲紀錄,“飛人”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訓練。“我的身高只有1米72,100米要比百米飛人博爾特多跑7步。我早已過了傳統認知中的‘黃金運動年齡’,全身還遍布傷病。但我相信,通過自身努力和科學訓練,世界其他選手可以做到的,我們亞洲選手也一定可以做到。”蘇炳添曾這樣寫道。
除了個人項目的突破,蘇炳添也在集體項目中書寫歷史。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他與湯星強、謝震業、吳智強合作,以37秒79獲得第四名。此后,獲得銅牌的英國隊因藥檢違規被取消成績,中國隊遞補獲得銅牌。2023年杭州亞運會期間舉行的遞補奧運獎牌頒獎儀式上,蘇炳添終于站上領獎臺,戴上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枚奧運會獎牌。
“給予青少年運動員更多幫助”
“能堅持的、能做的,我已經盡力做到極致了,體育生涯沒什么遺憾了。”在大獎賽后,蘇炳添說,未來自己會踏上新的賽道。
“每名運動員最后都會面臨賽道的轉變。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給予青少年運動員更多幫助。”蘇炳添說,自己正在打造青少年訓練平臺,也希望在未來從事青少年選材工作。
2018年起,蘇炳添以副教授的身份在暨南大學任教。只要訓練之余有時間,他都會回到學校給年輕人開課,從短跑技巧到科學運動,“蘇老師”的課程總是很搶手。
在訓練和比賽時,蘇炳添總會隨身帶著小卷尺,認真尋找擺放起跑器的最佳位置。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研究與學習,造就了賽場上的速度傳奇。2019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米短跑:回顧與展望》,從運動員視角提出了中國男子100米短跑躋身世界前列的6點原因,其中“踐行科學化訓練理念”被蘇炳添排在了首位。
“我希望奧運會的第六名能夠給年輕運動員非常大的鼓勵。”東京奧運會后,蘇炳添曾表示,希望通過更科學的訓練手段,幫助年輕運動員突破10秒大關。
蘇炳添的職業生涯,是中國短跑不斷靠近世界中心的寫照。從打破“9秒99”的關口,到躋身奧運會決賽,蘇炳添證明了:在男子百米這個充滿身體天賦競爭的項目中,科學與意志同樣可以創造奇跡。
相信蘇炳添仍會在屬于自己的賽道上,奔跑不止。未來,當他從百米終點線轉身,奔向新的人生之路,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為中國短跑注入持續動力。(本報記者 劉峣)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16日第09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