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波刀”超聲光束對準腦深部的靶點發射。
4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李勇杰教授團隊成功為一位來自西安的退休產科醫生進行“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手術,患者術后右手震顫已經消失,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住院觀察一晚,第二天便安全出院。
右手震顫幾乎無法控制 連拿筷子夾菜都做不到
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常發于中老年人。震顫(手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往往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來自西安的董阿姨(化名)是一名資深的婦產科醫生,曾經用穩健的雙手迎接了無數新生命的到來。退休后也常常給年輕醫生做培訓和指導。然而,8年前,她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剛開始,董阿姨只是出現輕微的手抖,她也就沒有放在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癥狀愈發嚴重,3年前突然加重,右手的劇烈震顫幾乎無法控制。
曾經幾十年來奮戰在產科一線讓她引以為傲的手,此刻卻連體面地拿筷子夾菜都做不到。董阿姨堅持了5年的藥物治療,卻沒有出現期待的效果。手抖加劇后,董阿姨幾乎不出門了,不愿跟人溝通,可就算不出門,吃飯、穿衣等都要依賴家人照顧,讓她覺得煩躁痛苦?! ?/p>
帕金森病合并特發性震顫 發生在同一人身上極罕見
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常規方案,就是DBS電極微創植入手術,即腦深部電刺激療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盡管DBS電極植入手術是微創的,但是董阿姨想到要開顱,她感到恐懼。
一次偶然的機會,董阿姨了解到港大深圳醫院發布了李勇杰團隊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的新聞。這項技術是無創的,不用在頭上打孔,也不需埋導線和刺激器,更不用充電。董阿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2025年年初便來到港大深圳醫院,找到神經外科主任李勇杰。
經過詳細檢查,李勇杰教授確認董阿姨的疾病是帕金森病,并且合并特發性震顫。這兩種病在中老年群體中并不少見,但合并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卻極其罕見。李勇杰為她制定了“磁波刀”治療方案?! ?/p>
治療過程就像隔墻打物 1024束超聲光束齊發射
“磁波刀”雖然叫刀,但并不是刀,它真正的名稱是腦部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系統,簡稱“磁波刀”。港大深圳醫院引入的這臺“磁波刀”是國內首臺進入臨床服務的尖端設備。
“磁波刀”進行無創精準腦部治療,整個過程就像隔墻打物。結合核磁共振的實時成像和實時測溫,發射1000多束的超聲波,精準聚焦到腦部的靶點,使腦內局部產生熱量,讓細胞的紊亂活動平靜下來,回歸正常。
就是這樣神奇的“溫柔一刀”,目前治療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已經成熟。李勇杰介紹說,團隊正在不斷開發“磁波刀”的臨床應用范圍,可望在不久之后,能在肌張力障礙和癲癇,以及抑郁癥和強迫癥等方面提供新的治療手段。
看診后,董阿姨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向自己在國外的學生求證。最終,她決定接受“磁波刀”治療的建議。手術當天,醫生給董阿姨戴上了一個頭盔,固定她的頭骨位置,隨后,董阿姨走進核磁共振檢查間,躺在治療床上。這時,李勇杰和團隊就在隔壁的醫生操作間,通過磁共振成像(MRI)進行治療靶點的定位,這個過程大約兩個小時,需反復校準,確保靶點位置精準。
鎖定靶點后,李勇杰啟動指令,1024束超聲光束對準腦深部的靶點發射了,與此同時,磁共振掃描持續轉動,實時監測靶點腦組織的溫度。大約10秒,當董阿姨感覺頭部有些發熱時,她右手的震顫突然停止了!第二天中午,董阿姨和家人共進午餐,她拿起筷子穩穩地夾起一塊菜,興奮地向周圍的人演示:“看,我的手不抖了!”這一幕,讓大家歡呼起來了。
聲音
患者:這是一次科技與生命的交匯
董阿姨總共在深圳停留了三天,手術后的第二天,她和家人已啟程在回家的高鐵上。
她很感慨,拿出久違的筆寫道:“這是一次與命運的對話,也是一次科技與生命的交匯?!?/p>
采寫:南都記者 謝萌 通訊員 港深醫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