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貿易形勢風云變幻,“出口轉內銷”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個關鍵議題。最近,商務部和八大協會相繼發聲,國內多家電商平臺、商超宣布出手助力外貿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
4月11日,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等八家協會發出的倡議書表示,要為企業積極尋找對接渠道,了解國內企業的能力和相關的市場規模,為外貿商品內銷牽線搭橋。倡議書還指出,商品市場、百貨商場、連鎖超市、電商平臺等批發零售企業要開設綠色通道,設立外貿產品內銷專區、專柜,舉辦外貿優品展銷活動,為外貿企業提供展示和銷售平臺。鼓勵企業利用專賣店、快閃店、集合店、電子商務、社區團購等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外貿產品內銷規模等。(證券時報20250412)
除了協會倡議外,多個平臺和商超也同樣助力外貿企業。例如,京東宣布,未來一年內,將大規模采購不低于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盒馬宣布面向外貿企業正式開放24小時綠色入駐通道,匹配高效的物流供應鏈支撐、聯合開發自有品牌創新商品。永輝超市、華潤萬家、聯華超市、武商集團、蘇寧易購、美團等企業和平臺也相繼提出了拓展銷售渠道、提供數據支持、優化供應鏈管理等相關舉措,助推出口外貿企業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成長。(紅星新聞20250411)
小夏發現,最近兩廣地區的一家電池廠受關稅影響,5條產線面臨嚴重的庫存積壓風險。在相關政府部門和電商平臺的幫助下,這家工廠滯壓的電池,在電商平臺上線后,僅5個小時銷量便突破6.2萬單。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缺乏電商運營經驗,但電商平臺給予大力支持,包攬了選品、運營、物流所有環節,自己只需供貨。可見,出口轉內銷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揚子晚報20250413)
回顧以往,“出口轉內銷”一直就有經常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就有很多外貿企業把商品轉投向內地市場;疫情期間,由于國際供應鏈中斷,“出口轉內銷”也曾成為解決積壓產品的路徑。然而,從這次美國濫施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造成的沖擊可以看出,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正在日益增多,相比之下,中國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大量過去以外貿為主營方向的中國制造企業,已經到了考慮將“出口轉內銷”作為長期戰略的時候。據統計,2024年,中國有出口實績的數十萬家企業中,接近85%的企業同時開展內銷業務,內銷金額占銷售總額的近75%。(新京報20250412)
從國外環境來看,外貿企業一直在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一直是在降低,對美國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經從2018年的19.2%,降到了2024年的14.7%。從國內市場來看,2024年,我國出口總額超過25萬億元,代表國內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超過48萬億元,相比出口市場,國內消費市場是一片更大的藍海。(央視新聞20250412)
當“國際生意”變成“家門口買賣”,外貿企業其實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從方式上,過去的“出口轉內銷”都是廠商們拿著喇叭喊,他們普遍面臨著不了解市場需求、缺乏營銷經驗,品牌認知度不高等一系列難題;其次,出口商品標簽標準和國內不同也成為進入國內市場的障礙之一。
因此,當電商平臺發揮自身強項,憑借直接采購、流量傾斜、營銷支持、密集培訓等方式一定程度上能補齊外貿企業的短板,而針對出口商品與內銷產品的標簽、標價不一致的問題,也有專家表示,打了出口標簽,只要符合國內標準,就能被允許在國內市場銷售。相信這個“堵點”應該很快能得到解決。(每日經濟新聞20250414)
溫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為個股推薦。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