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晚在線報道,英國《國防雜志》報道,英國海軍旗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將于近日從樸茨茅斯起航,率領由戰艦、補給艦、潛艇和飛機組成的航母打擊群前往地中海和印太地區。該打擊群將首先在英國康沃爾郡海岸集結,然后前往地中海參加北約演習。演習初期,該打擊群將接受北約指揮。在為期8個月的部署期間,航母打擊群將搭載4000名英國軍人,其中2500人來自海軍,592人來自空軍,約900人來自陸軍。另有12個國家支持此次軍事行動。
英國航母(資料圖)
這是英國又一次 向“印太地區”派遣航母打擊群。上次發生在2021年,當時派遣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前往“印太”。據報道,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與英國國防大臣希利1月在倫敦舉行會談,就“武器等防護”適用問題進行討論。具體而言,在他國派遣航母打擊群之際,自衛隊將對他國艦船和飛機提供防護。如果“武器等防護”適用于英國,則將是歐洲國家首次成為適用對象。英國將成為繼美國、澳大利亞之后,適用“武器等防護”任務的第三個國家。
近日北約秘書長呂特訪問日本,強調北約要同亞太伙伴加強“實質化”合作,特別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國,以便共同應對地區安全問題,而英國航母的行動自然是這種合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北約繼去年增兵亞太、印太之后,進一步加強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矛頭直指中國。簡單說,可以理解為英國的軍隊到亞太執行任務時,日本自衛隊可以名正言順的和他們聯合行動。北約秘書長呂特對日本的訪問更顯示了北約染指亞太的意圖。
赫格塞思(資料圖)
北約近年來對中國的軍事力量提升表現出一定的關注,但多數歐洲國家并不將中國視為直接的安全威脅。然而,呂特在與亞太地區國家接觸時,顯然試圖迎合這些國家的所謂“擔憂”,其邏輯在于通過制造緊張氣氛來維持自身的存在感和發展理由。呂特的言論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討好美國,試圖通過將自身塑造成遏制中國的工具來證明其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不可替代性,以證明北約的價值和作用。一些日媒在報道呂特回答日媒提問時,略去后半部分,刻意突出“中國威脅”。
早先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就已經為此次行動打了前站,與傳統意義上美國防長任期內首次亞太地區行程不同,赫格塞思的目的地沒有選擇韓國,而是罕見增加了菲律賓。對此,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這種安排展示出美針對中國布局的意圖,大概率會鼓動菲進一步對華實施挑釁性行動。赫格塞思首訪選擇菲律賓以及日本展示出美針對中國布局的意圖,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借助兩個盟友關系對華持續牽制和施壓,在美國看來是“成本低、效果好”的方式。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北約的軍事擠壓,中國外交部在近日的記者會上明確劃下三條紅線:一是堅決反對任何域外勢力以"航行自由"為名制造地區緊張;二是日本若繼續充當北約"亞太化"急先鋒,將承擔歷史清算的代價;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反制行動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番表態得到軍方呼應,近日東部戰區在臺海周邊展開"海峽雷霆-2025A"聯合演訓,山東艦航母編隊首次抵近臺島東部12海里,東風-16導彈實彈射擊精準命中模擬目標,展示了"區域拒止"體系的實戰效能。
北約的軍力發展既體現了其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的重要地位,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和問題。未來,北約需要在維護自身安全和促進全球穩定之間找到平衡,避免因過度擴張而引發新的沖突和危機。北約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行徑,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和利益,通過對話、協商和合作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地區沖突,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國際社會也應該加強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